夯实基础进丢勒的门画触觉素描
于小冬的画
2024-06-22 04:42:52
人物素描 素描基础 于小冬 于小冬素描 触觉素描
什么是触觉素描?触觉素描的概念是什么呢?
我们从丢勒画的《祈祷的手》开始解释这个问题。《祈祷的手》可以说是在美术史当中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一双手,几百年来它感动我们。一张小画,充满深刻的内在精神体验;画的坚实深入,他的观察方式很像手的触摸。应当说丢勒是素描的一道门,只有入了丢勒这道门才有可能真的会画素描。
我们会提出疑问,画素描是用眼睛去看的,难道还要用手去看吗?实际上我是用“触摸”作为一种比喻指向用眼睛“观察”,这一类素描,眼睛的观察如同手的触摸,触觉式观察的素描称为“触觉素描”。 “触觉的观察”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二十世纪初的美学家沃尔夫林写了一本很重要的书《艺术风格学》,在那本书里他把观察方式分为两类:触觉式的和视觉式,并由此发展出绘画系统丰富的风格变化。发端于触摸式的观察,就会导致绘画中边缘线的锐利,所有的部分都可以画的清晰可见,也会导致这种风格的画面 关系是比较平面的,以触摸的轨迹观察必然触及更多细节,从而把所有造型问题研究清楚,丢勒是最典型的代表画家。
如果是视觉方式的观察,观察的方式会像照相机,人类眼球的构造本来就如同照相机,焦距能够调虚、调实,这种观察方式就叫做“视觉式的观察”,会导致对明暗、光影、虚实、空间、距离更敏感。可以说,在西方美术史乃至所有民族的美术史中,我发现都存在这样两个系统,即触觉的方式和视觉的方式。 我猜想,当年沃尔夫林除了“触觉”也找不到更好的词了。其实触觉素描在古典大师那里也有很多不同风格。基本训练的阶段应当缜密如丢勒,在更自如的阶段也可以如贺尔拜因的素描精准却有概括力。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绘画和尼德兰以及德国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是从中世纪的宗教绘画发展起来的,是平面化装饰性绘画向立体的空间幻觉式写实绘画发展的过度阶段,是古典油画的发端期,这时期的触觉素描是解读古典油画的钥匙,与威尼斯画派以后至19世纪的“视觉式观察”方式相比,表现为“触觉式的观察方式,这一方式的素描训练,是进一步学习古典油画的基础与开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