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开国少将钟伟病重。昏睡中,儿子在他耳边轻声问:“爸,1个团对1个团,怎么打?”谁料,钟伟猛地睁开眼,伸出手,拍了儿子一掌:“小子,教给你的,全忘了吗!”[微风] 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有这样一位将领,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的巴顿将军”的钟伟,钟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更是一位正直廉洁的共产党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钟伟将军的人生,感受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1947年春,钟伟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五师师长,在“四平战役”中,他奉命率部牵制敌军,掩护主力作战。 钟伟凭借敏锐的军事洞察力,发现了有利战机,他果断做出决定,违背上级指挥,命令部队主动出击。 这个决定充满风险,当时,钟伟连续接到三封上级电报,命令他转移,但钟伟却将电报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堆。 他的副手试图劝阻,钟伟却坚持己见,甚至拿枪指着副手说:“我是师长,听我的。如果要杀头,我一个脑袋就够了!” 钟伟的这一大胆决策最终证明是正确的。在他的指挥下,部队一举歼灭敌军两万余人,极大地改变了战场形势。 上级不得不调整作战计划,转而配合钟伟的行动,这场战役最终以我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成为著名的“三下江南”战役。 战后,上级不但没有处罚钟伟的违令行为,反而破格提拔他为纵队司令。这充分体现了革命军队对有能力、敢担当的指挥员的尊重和信任。 钟伟不仅勇猛果断,还极具智谋。在一次行军作战中,天降大雪,积雪深及小腿,严重影响行军速度,面对这一困境,钟伟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把战士们分成几个班组,让他们扛起铁锹清雪,一夜之间,他们就挖出了一条几公里长的“雪道”,挖出的雪堆在道路两旁,形成了两道“雪墙”。 在这条“雪道”的掩护下,战士们如踩风火轮一般在雪上滑行,神不知鬼不觉地突袭了敌军指挥部,一举将其一网打尽,这种灵活机智的战术,充分体现了钟伟将军的军事才能。 新中国成立后,钟伟被任命为某军区参谋长,虽然位高权重,但他对待家人却要求极其严格,有一次,他的堂弟因为偷盗被判了五年徒刑。 当地部门碍于钟伟的面子,主动打电话给他,暗示可以从轻处理,没想到,钟伟在电话里大发雷霆:“五年不够,要从重判!至少判七年!”这种不徇私情、秉公执法的态度,充分体现了钟伟将军的正直品格。 钟伟最疼爱的孙女水霞在北京读书。毕业后,水霞想留在北京工作,希望爷爷能帮忙安排,但钟伟却板起脸说:“你要是有本事,什么好工作都能找到,爷爷最讨厌的就是走后门。” 这番话虽然严厉,但也体现了钟伟对后辈的殷切期望。他希望孙女能凭自己的本事立足社会,而不是依靠他人的关系。 1984年,钟伟病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心系国家,在遗嘱中,他将家里的电视机、冰箱等物品全部上交国家,只是拜托组织照顾家中的保姆和警卫,这种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精神,令人敬佩。 在弥留之际,钟伟的儿子钟戈辉在他耳边轻声问:“爸,一个团对一个团,怎么打?”没想到,钟伟突然睁开眼睛,抬手拍了儿子一下,说:“小子,教给你的,全忘了吗!”这一幕不仅体现了钟伟对军事的热爱,也展现了他严厉却充满爱的父亲形象。 1984年6月24日,钟伟去世,享年73岁。他给子孙留下的,只有一只在战场上缴获的木箱子,里面装着一条绒裤和一件背心,这简朴的遗物,正如钟伟一生的写照——廉洁奉公,不慕虚荣。 钟伟将军的事迹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亮剑》,剧中的丁伟和李云龙两个角色都有钟伟的影子。 他们性如烈火、勇猛善战、爱憎分明的形象,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钟伟将军的故事。 钟伟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在战争年代,他英勇善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 在和平时期,他廉洁奉公,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情怀。
参考信源:岳阳网 2023-3-19《战将真言秉孤忠——平江籍开国少将钟伟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