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正在准备大学毕业,而1949年二十一二岁的褚时健正在游击队里和国民党军队打仗。 1949年,高中才读了一年多的褚时健和两个堂兄弟一起加入了游击队,成为讨蒋自救军二支队14团3营9连的一名游击队员,活跃在云南的路南、陆良、罗平一带。 当时全国各地陆陆续续被解放了,国民党有2个军的人马还盘踞在云南,他们其实大势已去,就是在垂死挣扎。而这时候解放军的正规部队还没过来,完全靠共产党领导的这支游击队和他们打仗。 褚时健他们活动的区域主要在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那时候真是苦啊,他们吃不上大米,主要靠吃苦荞活命;至于住,则是居无定所,这也是游击队的最大特色,打到哪里就在哪里住。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每天都有人牺牲,谁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哪天就突然死了。 和褚时健一批从昆明来参加自救军的进步学生有100多人,到了5月份自救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二支队”的时候,只剩下了50多人。 有一次褚时健所在的连队在一个小镇上,他和连部的通讯员坐在一起正说话时,突然一颗炮弹飞过来,插在了他和通讯员中间。 通讯员飞快一脚把炮弹蹬出去,炮弹就爆炸了,溅得两人一身的碎石、碎草和土,褚时健冲通讯员大叫,你搞什么啊? 通讯员说,你还叫,我不把炮弹蹬下去,我们两个都得完蛋,你知不知道? 褚时健这才反应过来,这个通讯员是从国民党军队里的排长职位上起义过来的,他对打仗比褚时健熟悉多了,才会在这生死一瞬间作出这么迅速的反应,救了两人一命。 从那次事件后,褚时健就意识到了,人有时候生死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所以他要尽量把每一天都安排好,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想太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不久,堂哥褚时仁的牺牲给褚时健很大的思想冲击。 那是1949年10月份,褚时健所在的二支队14团3营和国民党军队交了一次锋,3营通过突然袭击得胜,还俘虏了几十人。整个营的人都很高兴,当地老百姓还特意送了好多猪肉给他们。 巨大的胜利让大家思想上麻痹了,轻敌了。没想到中午时分就遭到国民党一个团兵力的报复,大家赶紧撤退。情况紧急,以致于猪肉丢得满地都是。 褚时健和连队的通讯员跟着连长成功撤出了村子,而同在3营的堂弟神色慌张地跑来告诉褚时健,他的二哥褚时仁没跑出来。 那阵子二哥褚时仁患了疟疾,打摆子,又接连打了几天仗,身体肯定吃不消,才没跟上大部队跑出来。他在撤退出村的路上,被国民党军的机枪手从后面打中了3枪,从心脏穿过去,当场就没命了。 这件事情给褚时健的冲击很大,他经历了“活了今天可能没有明天”的日子,对过去怎样、将来怎样都感觉不重要,重要的是眼下,是目前。 不久,褚时健所在连队的连长看中了褚时健的能力,要他做连队的指导员。这个连长原来是龙云护卫旅的一名连长,后来投奔了共产党,又做了二支队14团3营的一名连长。 褚时健那时候就表现得相当不错,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指导一个连,没点真本事是镇不住的。 一次,二支队2个团和国民党一个团打了一仗,双方处于对峙的状态。那天刚好轮到褚时健所在的连队驻守,当时他正和几个老兵在一起,突然飞来一颗炮弹,爆炸了,但没伤到人。然后就突然安静了。 大家都以为是国民党军队那边随便甩过来探情况的炮弹,就没怎么在意。但褚时健觉得四周安静得有点古怪。他就一个人偷偷地摸到后面的山沟旁边去查看情况。 一看不得了,山沟那边竟然有几十个国民党士兵,距离褚时健他们的阵地就一点点距离。要是这些国民党士兵先动手,褚时健他们就完蛋了。 于是,褚时健赶紧摸回去,让大家把手榴弹都拿出来拼命甩向山沟那边,幸好褚时健行动迅速,这一次,他们没有一个人伤亡,敌人那边被炸死了好几个,敌人只好撤退了。
如今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正在准备大学毕业,而1949年二十一二岁的褚时健正在游击队
易文爱历史
2024-05-24 16:53: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