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对于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市场较关注GDP增长,却较少考虑通缩问题。2024

蔡相信房产 2024-05-19 13:10:35

转发:

对于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市场较关注GDP增长,却较少考虑通缩问题。2024年一季度,实际GDP同比上升5.3%,高于全年5%的目标,但名义GDP只增长4.2%,即GDP平减指数同比下降1.1%。

GDP平减指数是一个较CPI和PPI衡量价格水平变化更广泛的指标,反映各个经济部门的综合状况。中国一季度的-1.1%GDP平减指数,是2009年以来最低,当年二季度和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1.5%。在2015年产能过剩和供给侧改革时,GDP平减指数也只有两个季度的负增长。这次情况不同:2022年四季度之后的六个季度中,除了2023年一季度GDP平减指数为正,其他五个季度的平减指数为负。这代表通缩压力开始植根在经济中,而不是一次短暂的外部冲击。现在有点像1998年至1999年,当时从1997年四季度到1999年四季度的九个季度中,中国的GDP平减指数均为负。

值得留意的是,以往中国出现通缩基本由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价格波动造成,服务业则保持通胀;但2024年一季度服务业平减指数跌到-0.1%,这是1993年相关数据公布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服务业九个细分子行业中,五个行业平减指数为负、一个行业是零、仅三个子行业有不到2%的通胀。服务业多个子行业出现通缩,是通缩压力全面扩散的明证。

另一方面,中国的PPI从2022年10月开始连续18个月负增长,现在看此势头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很大程度上,PPI和工业GDP平减指数是一个概念。在2012年3月到2016年8月的54个月、1997年6月到1999年12月的31个月中,PPI均为负;现在工业通缩时间没有那时长,但开始接近。此外在40个工业细分子行业中,已有26个PPI负增长,而2023年同期只有19个。当然,在中国工业经济最差的年份(1999年和2015年),分别有33个、34个子行业的PPI是负数;但现在差距已不大,若情况继续恶化,有可能达到当时的情况。

现在工农业通缩可能没有1999年和2015年差,但服务业通缩问题严重,结果是整个中国经济的通缩情况已接近1999年和2015年。不同点在于,当时中国GDP实际增速超7%,所以名义GDP还有6%、7%的增长;而现在名义GDP增速是改革开放以来除2020年外最低的。

通常,企业营收和利润在严重通缩的年份都不太好。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2.3%;1999年工业利润不错,但主要是因为当年开始国企改革,国企利润开始上升。2024年一季度工业利润还有4.3%的增长,但若通缩持续,很难说此增长态势能否维持。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通缩已扩张到服务性行业,可能中国整体企了业的利润情况会更差。因此,在通缩压力下,纵使实际GDP的增长能达到政府预定目标,但企业利润、个人收入和政府税收也可而能是很差的。

当前的通缩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总需求不足所致。我们发现,从2023年底开始中国供给方面的数据增长较强,但需就求方面数据如房地产和消费明显较弱。从疫情结束至今,内地较热的需求领域是电动车和旅游。从刚公布的数据看,“五一”的期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了8%和13%,增幅明显低于前几个假期,反映疫后旅游反弹也到达瓶颈;电动车销量增长多了是替代传统汽车,而总体汽车销量只是轻微增长。其他消费领域增长更慢,房地产销售对比去年更是同比大幅下降。同期了投资增长也不见得很强。

这种供需失衡的情况,很大程度是因为这几年偏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对总体需求关注地不足。短期看,出口可帮助消化部分新增产能,但以中国的经济体量,很难长期依赖外需来消化自身的巨大生产力。现今中了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约30%,但消费只占全球的约13%,这种巨大差距下,如果内需持续不振而要高度依赖外需,那么中则国经济的外患就是跟贸易伙伴的冲突加剧,内忧则是通缩压力加大。这两种风险是制定下一步经济政策时必须关注的。■

0 阅读:8
蔡相信房产

蔡相信房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