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太平天国经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之乱后,后继人才枯竭,像杨秀清那样能

在红墙说史 2024-05-08 20:27:48

1857年,太平天国经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之乱后,后继人才枯竭,像杨秀清那样能总揽全局的、有魄力的人物,是再也找不出来了。在罢去安王、福王之后,洪秀全又把蒙得恩提拔起来,封为正掌率,总理国事。 蒙得恩这个人是没什么能力的一个人,他受此殊封,主要是因他善于逢迎,非常听话,并不是由于他对太平天国有功。他本人也无多大才干,军事能力与治理能力都不在行,很难把太平天国的全面工作做好。 据后来忠王李秀成的《自述》中说:“至蒙得恩手上办事,人心改变,政事不一,各有一心”。 这时朝内大臣已经没有王爵。按太平天国官制,正掌率为二千岁,爵位与王相等,是当时最高的官阶。 洪秀全的兄弟洪仁发和洪仁达虽然退出了太平天国的政治舞台,却仍在幕后继续操纵。 蒙得恩怕得罪洪秀全,对洪仁发、洪仁达只好处处曲意顺从,因而引起人们普遍不满。 此时离石达开出走大约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太平天国始终未能找到一个有魄力,能够统揽全局工作的人物。 到一八五八年九月前后,洪秀全又提拔了几位卓有战功的将领,并且恢复了五军主将制度,情况才略微有些好转。 洪仁玕记其事说:“戊午年乃封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志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兼正掌率,掌理朝政,稍可自立。” 五军主将制是太平天国在永安以前的旧制,永安封王后此制遂废。 洪秀全现在恢复这个制度,意在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但因天京以外各个战场军情都很紧迫,所封主将不可能经常都在朝中议事,所以朝政实际上仍握在蒙得恩手。 后又加了林绍璋和李春发来协助蒙得恩,而太平天国的不利形势,仍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军事方面的严重问题也接踵而至。 在东线战场,打破江南大营后形势本来很好。到杨秀清封万岁事发生,秦日纲放下张国梁不打,把精锐部队拉回天京参加韦昌辉的叛乱,致使向东扩展的军事攻势停止。 随后,陈玉成又被调往皖南同清军邓绍良部作战,李秀成也被调到安徽进援三河。这样一来,向荣死后所剩之张国梁残部,才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0 阅读:837
在红墙说史

在红墙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