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钦宗认真看完此人的上书陈情,采取其中建议,“靖康之耻”本可避免,北宋存在翻盘的可能!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宋徽宗内禅,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钦宗。太学生陈东等伏阙上书钦宗,论蔡京、梁师成、李邦彦、王黼、童贯之罪,请诛六贼以谢天下。 靖康元年(1127年)春,童贯等挟宋徽宗离开汴京,陈东单独上书,请追回童贯论其罪责。 金人宗望(斡离不)率领东路军抵开封城下,在紧迫形势下,宋钦宗不得已起用李纲为亲征行 营使,积极布置城防,在宣泽门等处击退金人进攻。 宗望遣使至宋,言议和事,宋钦宗答应金人苛刻条件,并搜括城中金银器物送予金人。 名将种师道坚决主张抗金,由陕西领兵入援。西方勤王之师陆续抵达开封,李纲与种师道论 议相合。宋军二十余万,而金兵号称才六万。李纲陈抗金方略。 (1127年)二月,姚平仲率步骑万人,夜袭金营,失利。 李纲率诸将援救,与金人战于幕兵坡,金兵退。 宗望责问宋使,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种师道主战。李邦彦借口姚平仲出师失利,得宋钦宗支持而罢李纲之职,以此向金人谢罪。种师道亦被罢职。 太学诸生陈东等上书于宣德门。陈东在上书中指出李纲奋勇抗金,以身任天下之重,是社稷之臣。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李柷等一批官僚是庸谬不才,忌嫉贤能,只为自身谋划,不恤国计,是社稷之贼。今日罢李纲,中外奸人相庆,李邦彦则可以放心割地于金人,弃三真是弃河北,他们不顾国家长久之计。 上书中请复李纲职,而将对外防务交付于种师道。 京城军民听说陈东上书,不期而集者数万人。李邦彦入朝,百姓历数其罪恶,要殴打这个奸人,李邦彦赶快逃走避开。 吴敏传令要军民退去,军民不肯离开,挝坏登闻鼓,喧呼动地。 宋钦宗深恐发生变故,令耿南仲对军民说已是宣诏李纲。朱拱之拖延李纲令期,百姓一气之下打死朱拱之及内侍数十人。 开封知府王时雍出面,但无法驱散愤怒的群众。直到户部尚书聂昌出来宣布谕旨,李纲已得领行营,诸生及百姓乃退。王时雍事后欲尽捕诸生,人人惴恐。 其时朝廷用杨时为太学祭酒,又遣聂昌至太学抚谕,诸生开始安定下来。 李纲复职,充京城四壁防御使,他领导军民抗击金兵。当初,金人进攻咸丰门,蔡懋命令将士对进攻的金兵不能用弓矢、石块反击,将士气愤不已。 李纲复用后,下令对能杀金兵者以优厚的奖励。将士受到鼓舞,个个奋勇杀敌。金兵稍稍向后退。为笼络人心,吴敏建议补授陈东官职,并赐第。 陈东以上书请诛蔡氏,并且坚决辞官回乡里,前后五次上书。 金兵在宋朝军民打击下,不等凑足所索要的金币数量,便退师北去。种师道请求在金人退回途中,派兵打击。钦宗不许。奸人李邦彦甚至在河东、河北一些要地,立旗传令,称有擅自出兵者,以军法处理。种师道愤慨地说:“金人北去,异日必为国患”。 果不出所料,是年秋,金人再度南下,汴京陷落。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以李纲为宰相,负责抗金,不久陈东面见高宗,力主抗金。 李纲从六月初二到八月十八日,只做了七十七天的宰相,在奸臣黄潜善、汪伯彦的排斥下,被迫辞职。 陈东与布衣欧阳澈再次上书高宗,抨击黄潜善、汪伯彦,主张挽留李纲,要高宗还都东京,出师北 伐,迎回二帝。 书上后,高宗甚为不悦,黄潜善从中挑拨,说若不严诛,“将复鼓众伏阙”,宋高宗听信黄潜善之言,于八月二十五日杀太学生陈东、布衣欧阳澈。 陈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如果宋钦宗认真看完此人的上书陈情,采取其中建议,“靖康之耻”本可避免,北宋存在翻
在红墙说史
2024-04-29 07:26:10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