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会是中国游客喜欢的目的地吗?】预告一下,这事居然跟印度有关。境外势力语这

航天物语 2024-05-06 15:56:01

【美国还会是中国游客喜欢的目的地吗?】预告一下,这事居然跟印度有关。

境外势力语这两天在洛杉矶参加一年一度的“美国国际旅游展”IPW。这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旅游业展会,今年共有将近6000位来自全球和美国的旅行社、目的地、政府、媒体代表参加,商谈在美旅游项目采买和开发。随着中美两国旅行放开和航班恢复,中国时隔5年再次大规模参会,代表达到数百人。

5年时间,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全球游客到访人数最多的目的地国家,美国到底有多需要中国市场?美国还是中国游客喜欢的目的地吗?

分享一些见闻。

【1】中国游客对美国很重要。

疫情前的2019年,共有300万人次中国游客到访美国,占入境外国游客总量的4%,名列第5,但这4%的人创造了13%的入境消费额度,是【排名第一】的国籍群体。平均每位中国游客在美国消费超过5000美元,而入境游客的全体均值是1850美元。

美国是一个相当依赖旅游的国家。2019年,国际游客每天向美国经济直接注入近6.4亿美元;全年美国旅游和旅游业创造了1.9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占美国GDP的2.9%,但却支持了950万个美国工作岗位,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近6%。

即,旅游在美国属于收入不算高,但对稳定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的行业。

综上,不难怪在IPW开幕式上,美国国家旅游推广组织Brand USA的CE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 Thompson(可以理解成“美国国家旅游局长”)都要单独介绍中国市场恢复情况,“China”出现频率高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另有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旅游局持续加码在华宣传,甚至就连德州圣安东尼奥那样的非一线城市,旅游局都专门制订了接待中国游客的方案,甚至在必要时旅游局负责人可以到外地去迎接团队。

美国旅游界很在乎中国游客。

【2】为什么现在中国游客少了?

2023年初,我国即全面开放边境,但全年赴美旅游总人数只有110万人,比疫情前减少60%以上。综合行业调研和参会代表反馈,主要原因如下:

2-1、签证不便。目前美国在华各领事馆,游客提交签证申请后,常常需要等待10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得面谈机会,而且拒签率相对以前没有变化。“只要二三十人规模的团,总有那么几个去不了。计划多变,额外成本很高。”“相比之下,一些欧洲国家4天就能出签。只是想出国玩玩的人,何必折腾美签?”两位中国旅行社代表直接跟美方反馈;

2-2、航班数量少、价格高。随机调研了10位中国参会代表,有5位出于时刻和票价考虑选择了中转,而且即便年营业额XX个小目标的公司老总都选择了经济舱。旅游从业者尚且如此,普通游客只会更感不便;

2-3、对安全情况和两国关系的担忧。懂的都懂,不展开;

2-4、代入感弱。接待方主要还是基于自身文化、习惯、喜好和认知设计路线与产品,导致“尬游”现象。例如城市介绍手册,往往强调前卫艺术、时尚、文艺、少数族裔或者群体等景点,这很符合美国环境,但在中国游客看来就像“西餐碰到中国胃”。后者可能更关心购物、体育、明星、游乐场、自然、科学、教育等项目。其实美国不缺花样,但若只看官方介绍,就常有“无聊”之感。

【3】美国有机会重获中国游客青睐吗?

其实很有机会。

未来5年内,世界杯和奥运会将先后在美国举行,这是中国游客普遍青睐的旅游项目;美国疆域广阔,经济发达,除了历史久远的人文景点稍微欠缺以外,其它各类旅游项目都能提供丰富资源。

另外,相比对涨价怨声载道的欧洲,美元购买力与疫情前区别不明显,这对中国游客来说相对是好消息。举个星爸爸的例子,超大杯拿铁,5.75美元约合42块人民币,国内售价36元人民币。从旅游的角度看,美国还是比较便宜的。

因此,美国旅游基本盘是稳的,只要能针对性解决前面的问题。

以及,或许还可以再考虑2点:

3-1、AI技术在旅游辅助中的作用。基于个人胃口的旅游规划,当然可以通过高端定制游来解决,但组织方人力终究有限,因此更普惠的方案还是基于AI - 选择目的地、规划行程、现场导览、翻译一揽子解决。但语与横跨美国东西的近10家旅游局 / 景区沟通后发现,工作人员也有类似想法,但暂无实用级产品。

3-2、个人社交媒体种草内容的推广价值。会议之余,一些中国代表也在洛杉矶以及周边的旧金山旅游打卡,而最受欢迎的导游参考是:小red书,原因无外乎“中国人最懂中国人”,中文社交媒体上已经形成了完全独立于美国官方旅游手册的生态体系,以至于当地旅游局工作人员看完中国代表的网红打卡照,都惊叹“怎么还有这种好地方?!”并认真地一笔一划记下来,分享给同事们研究。联想到最近外国博主得益于免签政策、扎堆“测评”中国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只能说世界都是相似的。

【4】赴美旅游恢复,潜在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上面的解决方案都是确定的,关键在于执行。但正如一位美国城市旅游局代表对中国代表所说:

“美国很少能统一意见。”

“我们搞旅游的,都期望开放、合作、扩大交往、增进了解,没人跟钱过不去。但有的人不这么想,搞对抗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我们在努力把话语权夺回来。大家一起努力!”

一切尽在不言中。

另外,大会还透露出一个有意思的信号:印度。

2023年,印度赴美游客暴增,居然率先超过2019年水平。现在新德里、孟买等地,印度游客等待美国签证面谈的实际时间已经超过500天,但申请者依然络绎不绝,以至于美国在驻德国的领事馆新开面向印度人的申请通道,让后者跨洲办理。而且印度游客也相当大方,平均在美花费超过3500美元,也领先于大多数国家。

印度游客会取代中国游客的地位吗?更值得关注的,或许是这种现象折射出的印度社会变化?

开放问题,留待讨论了。

最后追个星。基努里维斯作为天狼星乐队(DOGSTAR)成员,也到会场联欢了,图4。

0 阅读:174
航天物语

航天物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