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史学家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后连续写了《商鞅》、《秦献记》、《秦政记》三篇史论

儒家羊学 2024-04-20 00:50:51

【革命史学家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后连续写了《商鞅》、《秦献记》、《秦政记》三篇史论为暴秦洗地】

章太炎在《商鞅》中开篇就说:“商鞅之中于谗诽也二千年,而今世为尤甚。其说以为,自汉以降,抑夺民权,使人君纵恣者,皆商鞅法家之说为之倡。乌乎!是惑于淫说也甚矣。”意思是商鞅被冤枉了两千年,对商鞅的攻击都是胡说八道。章太炎说,中国古代的法家就是政治家,不是现在说的法律专家,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伟人,法家都是治世之能臣和人民的大救星,“以法家之鸷,终使民生;以法家之刻,终使民膏泽”,后世的仁人志士,没有认清这一历史真相,冤枉了商鞅和法家。中国历史上抑夺民权,教唆统治者干坏事儿的,都是儒家,“余观汉氏以降,刀笔吏之说,多传《春秋》,其义恣君抑臣,流貤而及于民”,“是其于法家,则犹大岩之与壑也”,特别是儒家中的公羊学派是最坏的,“此其罪则公孙弘为之魁”。至于法家商鞅对付人民的残忍手段,“夫鞅之一日刑七百人以赤渭水,其酷烈或过于(张)汤”,章太炎认为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儿,“牛羊之以族蠡传者,虑其败群,牧人去之而无所遴。刑七百人,盖所以止刑也”。章太炎说秦国人又蠢又坏,“秦自三良之死,后嗣无法,民无所则效,至鞅之世,而冥顽固以甚矣”,不狠狠的收拾行吗?商鞅的血腥屠杀是被秦国人逼出来的,#迷人老祖# 那都是为了人民好。

《秦献记》是讲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不得不采取的政治措施,孟子一派儒生虽然被杀尽,但五年以后就是张楚之兴,“记诵未衰”,所以思孟一派的儒家经典并未被全部毁灭,“孟子徒党虽尽,其篇籍得不泯绝”。至于后来杀的知识分子过多,是由于行刑逼供之下,方士、儒生互相攀扯乱咬,又牵连到百家,搞成了扩大化,这是执行过程中出的问题,是下面的人把事儿办糟了,并不是秦政要专门迫害知识分子,比如有几个儒生就没有杀,后来还追随陈胜造反。

《秦政记》则是大肆颂扬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说秦始皇正是因为能够做到独裁专制,才能够实现河清海晏,才能够消灭阶级分化,“人主独贵者,其政平;不独贵,则阶级起”,又说秦始皇知人善任,不宠幸私人。汉文帝、汉武帝这些就不行了,政治黑暗无比,乱杀无辜,迁怒无罪,大搞裙带关系,“嬖幸卫、霍、贰师之伦,宿将爪牙,若李广、程不识者,非摧抑乃废不用”,“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未来中国要长治久安,还是得学习秦始皇独裁专制,也不要对老百姓滥施同情心,按照法律来办就行,“要其用意,使君民不相爱,块然循于法律之中”。至于如此伟大的时代为何二世而亡?章太炎说并不是秦朝的制度有问题,而是秦始皇没有对亡国的六国贵族加以拢络,或者因为心慈手软,没有把六国贵族杀光,留下了后患。又因为秦二世胡亥昏庸,后来就控制不住局面了。如果换个好皇帝,秦朝就灭亡不了。西汉初年的贾谊恶毒攻击秦政,实在是太肤浅了。总之就是秦的政治制度不仅没有问题,而且还相当出色,很值得后人学习。

章太炎的这三篇文章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影响很大,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人,正是把章太炎这三篇文章中的观点拿来当作理论工具,开展所谓尊法反儒的斗争,很多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就是章太炎的学生,不仅陈独秀、鲁迅的思想受他影响,连胡适也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发扬太炎之学的人”,被胡适封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也是章太炎的狂热崇拜者。

章太炎的这三篇文章和早期的尊法反儒的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后来的革命家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乃至影响到了后来新中国的历次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这三篇文章被大量刊印出版,用作批儒评法运动的理论教材,1973年毛泽东甚至亲自给他的侄子毛远新逐字讲解《秦献记》和《秦政记》,“主席还把柳宗元的《封建论》及章太炎的《秦政记》、《秦献记》大字单行本递给我,我简单翻了一下,唐人的古文略加注释并不难读,但章太炎的文章我根本读不下去,许多字见都没见过。我问这是啥字,有的主席给我讲了,有的他也说不晓得,要我去查注解”。

不过严格来说,章太炎实在算不上什么正经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序言中曾指出:“‘革新派’之于史也,急于求知识,而怠于问材料……因此其于史,既不能如‘记诵派’所知之广,亦不能如‘考订派’所获之精。彼于史实,往往一无所知……彼对于国家民族已往文化之评价,特激发于其一时之热情,而非有外在之根据……彼等乃急于事功而伪造知识者……今我国人乃惟乞灵于此派史学之口吻,以获得对于国史之认识,故今日国人对于国史,乃最为无识也。”说的就是章太炎、易白沙等“革命史学奠基人”。

章太炎在清末民初热衷于鼓吹华夏西来说,“公元前2282年,两河流域的国王Nakhunte率领巴克族(Bak tribes)从迦勒底亚出发,翻越昆仑山,历经艰险,来到了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此后巴克族四处征伐,传播文明,最终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其中Nakhunte又作NaiHwangti,即黄帝之谓,巴克族则为百姓(Bak Sing)转音,华夏民族来自于古巴比伦”,这一说法是法国人拉克伯里发明的。章太炎不加以辨别,也跟着叫嚷华夏民族是从古巴比伦来的。他在《訄书·序种姓》说:“方夏之族,自科派利考见石刻,订其出于加尔特亚;东逾葱岭,与九黎三苗战,始自大皞;至禹然后得其志。征之六艺传记,盖近密合矣。”其中科派利即指拉克伯里,而加尔特亚则为巴比伦之谓。古巴比伦人是白种人,中国汉族是黄种人,这连人种都不一样,章太炎为了重塑中国古代文明史,连这些基本常识都不顾了,还硬说是中国先秦儒家经典中就是这样记载的。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连黄帝都不讲,又什么时候说过华夏族是从古巴比伦跑来的?由此可以窥见章太炎的史才、史识、史德!

1921年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发表《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公开点名批判章太炎乃是中国“打倒孔家店”之祸首,章氏《诸子学略说》对孔子和儒家的攻击纯属“以无稽之谈来污蔑”。出人意料的是,章太炎1922年6月15日在《史地学报》第四期发表了《答柳翼谋书》,承认自已当年对孔子和儒家的构陷是“狂妄逆诈之论”,但“前声已放,驷不及舌”,现在大错已经铸成,追悔莫及。孔家店已被砸烂,孔孟之道已被打倒,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种建立在歪曲中国古代历史基础上的“反儒”遂成为此后中国的政治正确,并一再掀起对儒家的批判和迫害。章太炎之罪通于天矣!

回到章太炎的《秦政记》,他说秦始皇没有对亡国的六国贵族加以拢络,或者因为心慈手软,没有把六国贵族杀光,留下了后患。这个论述也经不住推敲,以秦国的强大,九国加上匈奴骑兵合纵攻秦尚且失败,“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士逡巡遁逃……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离,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些都是当时的历史事实,此后秦始皇“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镝,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这种情况下,靠少数东躲西藏的六国残余贵族就能将暴秦推翻?没有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六国人民无法忍受秦政的残暴而起来拼死一搏,不要说六国残余的贵族,就是六国统治者再次联合起来也没有办法灭秦。这些历史事实都是很清楚的,章太炎自己见识浅陋,居然还要攻击汉初贾谊的《过秦论》抹黑了秦政和法家。后来的人又鹦鹉学舌,照搬章太炎的观点,至今仍有人宣称秦二世而亡是因为秦始皇心太软,没有把六国的贵族全部杀光。这种反动的历史观,宣扬的是统治阶级只要心狠手辣,就可以千秋万代永坐江山!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弹古典吉他的周周

弹古典吉他的周周

5
2024-04-20 04:34

没有大秦,没有始皇帝哪来作为汉人的你!始皇帝是中国千古一帝,没他中华文脉就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同时,他也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榜样,没有江山一统,都不能归为中华正统!

飞叶侠

飞叶侠

4
2024-04-20 05:05

法家儒家是封建帝王统治的重要手段,学术贵在自由,可以有根有据地阐述各种观点。

儒家羊学

儒家羊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