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QE,不存在的
这两天有个词很多,叫中国式QE。
上周四周五好像就在涨这个,加上刚刚公布的PMI有向好的趋势,自媒体和卖方突然又兴奋起来,开始展望经济复苏和牛市。
很多人看到QE就问,是不是又要通胀了?
首先,有没有QE?
QE是量化宽松政策,它是指的美联储在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0之后采取的一系列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央行直接对国债甚至某些风险资产进行购买。
当前我们的各种政策利率都还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常规的政策空间还挺大的,谈不上非常规货币政策。
原因在于领导要的是长期的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于放水是非常抵触的,因此各种需求管理政策只会稳住经济,预计不太会有所谓的”中国式QE“这种东西。
QE名词都是些”伪经济学家“为了吸引流量在自媒体上发明的,不会有,不搭边。
其次,有没有通胀?
央行一直在扩表,但主要是新增的地方政府债券,用政府部门的支出对冲居民和企业部门的降杠杆,并没有改变居民和企业部门的支出预期。
但这里面有个结构性的问题,就是猪肉占CPI的比重很高,而这个行业的很多公司正在处于破产重组的边缘,因此近期猪肉价格有所反弹,后面预计也有可能处于上行的通道。
因为CPI温和回升是有可能的,央行行长也把”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政策目标了。
但只要整体支出水平处于萎缩的状态,价格的回升一定是温和的,缓慢的。猪肉价格只是结构性的供给出清形成的,不能代表整体经济就开始大幅升温。
所以不会有通胀,中国这种生产能力对应去杠杆的经济结构,很多年都不会有通胀。比起通胀,我们更应该担心资产和收入缩水。
不要看PMI短期有所回升就兴奋了,看下地产数据才知道真实经济的修复还需要时间。
看周末各路信息又是一片亢奋的样子,感觉总体来说4月还是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