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燕东园的温情记忆🍀
陆逊聊文学
2024-03-08 00:03:12
让自己的孩子考取清华与北大,似乎是很多家长的期望,这个观点好像也植根在许多中国家庭中,好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当家里的长辈问起以后要去哪个大学的事,学习时孩子们都会脱口而出“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关于这两个学校的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燕东园左邻右舍》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泓的全新作品,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徐老师笔下燕东园那些孜孜不倦的学者,感受浓厚的人文哲思。
🍀
通过燕东园的规划设计平面图,可以看到燕东原的基本格局,由两块高地上的两个住宅群组成,中间用一座水泥堆砌的桥连接,分成桥东和桥西两个部分,桥东有十栋小楼,桥西有十二栋小楼,燕东园的子弟们,很多回忆旧事的文章里,都提到了这座桥,这座桥也成为燕东园别样的景致,也是燕东园的标志性建筑。看到详细的介绍之后,仿佛真的让我置身于燕东园中感受虎皮墙的历史,看到松柏树篱的荫荫绿意。
🍀
感觉过去几十年的先生们童年真的好有趣,燕东园的孩子们还会把榆树按照高度定号,男孩子教女孩子爬树,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孩子们还可以利用树上的榆钱做好吃的菜团子和蒸发糕,打榆钱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当杏子成熟之后,领里之间还会拿着杆子去打杏,乐此不疲。
🍀
还有杨晦先生和冯至先生终生的友谊,两家住进燕东园后,楼型基本一致,小楼从中一分为二,联结了两家的情谊,也铸就了两位先生一生的友谊。通过这些照片也可以看到浓厚的家庭氛围,还有先生们与学生的深厚情感。先生们的友谊不仅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光辉灿烂,友情的恩泽还温暖了下一代。
🍀
每个学文学的孩子一定不会不知道游国恩先生,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是必学的教材,游国恩先生满腔学术热忱,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苦心研究。先生虽然瘦弱但目光有神、声音洪亮,但是对古典文学烂熟于胸,课堂上能随口背诵,且不差分毫,学生们追着他问问题,也是有问必答,在治学生涯的全盛时期,游国恩先生竟然同时开设十门课程。
🍀
这本书追忆了燕东园小楼上的故人和往事,对于先生们对孩子们教授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如今都也非常受用。那些不应该被时间遗忘的故人和往事,都应该扎根在我们的记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