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希望,承认现实,正视未来🌸
陆逊聊文学
2024-03-07 00:08:17
有时候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人们常说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相信会有希望。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对特定的处境抱有乐观态度,相信未来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事物都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无所乐观的希望》告诉我们,乐观主义者认为的这种观点并不是基于希望所蕴含的那种艰苦卓绝的承担。乐观是一种对世界的原发立场,有时候在道德的散光中,扭曲真相来让自己适应外界,常常忽略了许多。
🌸
乐观主义者更详细坏的事物会变成好的事物,现状不那么好,就一定有希望可以变成自己所期望的样子。哪怕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光明,但还是为了自己将要奔赴的目标,也依然能够让现实的缺憾寄托于未来的希望中。
🌸
那么对这种现象,我们常常就会觉得有希望,就说明再糟糕的事情,也有挽回的余地,也就相当于是保持乐观。鲁迅反抗绝望,曾说“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古希腊人把希望视作祸害而非恩赐。欧里庇得斯把希望称作是对人的诅咒,人作为一种健忘的生物,压抑着过往希望的虚空去追逐那另一种诱人的镜花水月,在无尽的自我遗忘中制造独特的存在。
🌸
所以在另一种观点看来,希望也是一种对未来的盲目崇拜,把过往的丰富经历缩减为繁杂的勋章,降低当下徒劳的期待,听起来希望与绝望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希望让某种顺势疗法的方式去肯定多样的问题,对于悲伤或者绝望的事情保持希望,是隐瞒自我的情绪和意志。在追逐希望的过程中,似乎人类的主体价值也被贬低,对于不会实现或者很遥远的将来,不断将自身向前投掷。
🌸
人们也常常会说寄希望于某人或者寄希望于某件事情,也就是自己所期待的人或者事物不会辜负自己的祈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想要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或者有很大希望拥有的东西,如果有意愿去做某事,那么希望和信念之间也建立了一种联系,徒劳的希望并不是愚蠢,毫无道理的希望才是蠢事。
🌸
当把希望和欲望相比,希望就常显得非常“乐观”,希望还有一定程度的期待,可以从单一的对象转移到另外的对象身上,但不能沉浸在这种可怕的期待和悲哀的期望中。即便很多时候希望可能会被急迫、期盼等各种各样的情绪所遮蔽,但作为一种情感,希望中仍然饱含期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