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汉代发动的"漠北之战"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偶然性太多了。要知道,游牧民族遇到中原王朝军队北伐选择的政策就是打游击战,让北伐军队无法遇到游牧军队,但是后勤可能会被抢劫,在北伐军撤退时候,游牧军会不断骚扰,最终让北伐军军心溃散。
但是漠北之战奇怪的地方在于匈奴单于本来就想引汉军来攻,等汉军来到漠北后,让汉军疲惫不堪,然后进行反攻。提出这个战略的是赵信,是一个汉人。
这个政策被汉朝知道后,就将计就计,派遣大军北伐,汉军的目的也是为了消灭匈奴的主力。于是,匈奴原本可以打游击战的,结果变成了阵地战。由于汉军装备更加精良,人数也更多,匈奴军队死战必然得不到好处,于是匈奴死伤严重,主力部队损失很大。
此战,匈奴放弃了自己的优势,也就是放弃机动性,和汉军打阵地战,结果损失很大。后来为什么很少有出兵漠北决战胜利的案例呢?因为游牧民族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朱棣几次北伐,始终没有找到蒙古的主力,最终耗尽财政,死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