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因缺少人才,钱三强面对刚刚筹建完毕的热核聚变研究室一筹莫展,一番思索...
小漫漫人物志
2024-01-16 12:18:27
1958年,因缺少人才,钱三强面对刚刚筹建完毕的热核聚变研究室一筹莫展,一番思索过后,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_
这个人就是王承书。
_
1912年,王承书出生在上海一户书香门第,由于父母的开明,她自幼就饱读诗书,并接受了新式教育。
_
18岁那年,成绩优异的王承书被保送到燕京大学。为了学成后更好地报效祖国,她毅然拒绝了父母让她学文的建议,入读了物理系。
_
1936年,她成功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在西南联 大任教。五年后,为了深造,王承书赴美攻读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著 名物理学家乌伦贝克教 授。
_
两人共同完成了多篇有关稀薄气体动力学方面的重要论 文,并成功验证了索南多项式,凭借丰硕的学业成果,王承书在博士毕业后,顺利留校任教。
_
与此同时,她的丈夫张文裕也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夫妻俩在美国的生活相当体面。可因为心中挂念祖国,在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王承书和丈夫就决定回国去参加建设。
_
可是他们的回国申请竟被无情驳回,原来,当时美国政 府明令禁止理工类的中国籍科学家回国。此后五年,夫妻俩在美方的严密监视下备受煎熬,可他们回国的心却从未改变。
_
1956年,经多方努力,王承书夫妇终于成功回到国内,王承书进入近代物理研究所上班,并兼任大学教 授培养人才。
_
1958年,我国的热核聚变研究室筹建完毕,然而国内在这个领域一片空白,根本无人可用。无奈之下,钱三强只好找到了王承书,希望她能够改变研究方向,投身热核聚变领域。
_
面对这个有些“过分”的要求,王承书丝毫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接下来,她就被送往苏联学xi。因为废寝忘食,王承书只用两年时间就成了该领域的专家,回国效力。
_
1961年,王承书又从钱三强手中接到了分离铀同位素的艰巨任务,从此便如人间蒸发一般,连她的丈夫和孩子都不知道她在哪。在504厂,王承书正带领团队做研究,为了早日成功,她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用。
_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1月,我国第 一批浓缩铀顺利出产,不久后,我国独 立研制的原子 弹和氢 弹也相继问世,令世界瞩目。
_
此后,王承书仍旧奋斗在科研一线阵地,相继参与了多个保密项目,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8年被调回北京时,她已经是两鬓斑白。
_
1994年6月18日,王承书因病去世,享年82岁。在遗嘱上,她将自己与丈夫的毕生积蓄共13万元全部捐出,资料和书籍留给科研单位,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身后的抚恤金也全部捐给希望工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