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吕均主任讲座,我搜了一下他的简历,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带头人,广元市科技拔尖人才……每一个头衔含金量都极高,是95%的中医同行终其一生无法企及的荣誉,这必然是一位中医临床大师。
果不其然,讲座开始,他就举了一个病案,让在座的(四川省国医大家临床传承班的100位学员)医生点评一下这张处方,能不能治这个病?三位医生发言:第一个说不能治,剂量太小了,黄芩10克打底,桔梗15克才有用;第二个说治不了,这种剂量啷个能治病,最奇怪的是酒大黄0.5,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5吧!第三个医生站起来说,这个处方能治病,而且配伍巧妙,唯一的不良反应可能是山豆根,太苦了,味道臭臭的,娃娃不一定接受。吕均老师揭秘答案,该方吃了一剂,病就好了一大半,但确实如第三个医生担心的一样,喝完了就吐,把早餐都吐出来了,娃娃宁可打针都不愿意喝中药,最后处方里加了大枣和白糖,娃娃喝了一付就好多了。
短短7分钟,我受益匪浅,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很多人对中医药的理解还停留在想象中。我回归中医之初就接触了孟河医派,它的特点是平正清灵,用药量不大,但平淡中见神奇,所以我临床看病不愿意从大剂量开始,我心里有这个信念,我相信切中病机,配伍精当,四两也能拨千斤,可能疗效没那么快,但一定有效,后续可以缓缓加量,总不至于病机认不准而孟浪伤人。比如我现在临床看失眠最多,但我就是要逼自己,不许随便用中药的“安眠药”,用了你就不知道是辨证准了起的作用还是对症安眠起的作用,你的学术就无法真正提高。急功近利是中医治病的大忌,从容和缓才是上乘,疗效可以慢一点,但绝不允许伤人!
四川省是中医学术的高地,我终身为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