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奴国”名字的由来

霸名评过去 2023-12-23 12:28:03
汉代倭奴国王金印,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 这个铜印是两位叫秀智和喜平日本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的。 金印出土以后辗转百年,直至1979年一个家族的后人把它捐献给了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东汉初年,日本列岛上的部落社会向国家过渡之中,许多部落结成联盟,形成大大小小数百国,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国王为借助强盛的汉帝国的权威,取得凌驾于其他部落王国之上的地位,于是遣使朝觐汉朝皇帝。 汉朝光武皇帝了解到这些日本列岛上部族的风俗,同时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授以金印,赐名以“倭”。 倭字,与委字通用,在《说文解字》中,委表示随从之意,加上人字偏旁表示顺从、恭敬的人。 《后汉书·东夷列传》“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倭人在东南大海之中……(诸国)不盗窃,少诤讼。及宗族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下户与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传辞说事,或蹲或跪,两手据地,为之恭敬。” 从历史最早的记录看,当初的“倭”,并没有贬义,与后来的“倭奴”、“倭寇”不是一个概念。 “倭奴国”一名使用了500年。 《新唐书》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而“日本”国名得到中华认定,则到了唐朝武则天称帝时期。 唐人张守节所撰《史记正义》有"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的记载。

0 阅读:6
霸名评过去

霸名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