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心若静,去那里都是生活》
船要是开始漂走,只要把锚牢牢地固定在海底,船就漂不走。
同样的道理,当感到无法专注的时候,感到意识总是随处飘荡的时候,就让自己抛锚。
呼吸是最可靠的锚点。
每当注意力从当下发生的事离开,就让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你可以在吸气的时候默念“吸”、呼气的时候默念“呼”来做到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感受呼吸经过鼻孔时,在鼻尖那个特殊而敏锐的接触点做到这一点。接着,意识就可以回到当下。
当意识回到了当下,就会重新注意到自己正在做的事。
当重新注意到自己正在做的事,就会在注意的过程里,不知不觉投入其中。
然后,意识仍旧会漂离——没关系,这就是意识的出场设置。它就是爱走神的。
你要做的,只是在注意到这种漂离之后,再次为自己的意识抛下呼吸之锚。
重复这个循环,直到熟极而流,便能让心总是接触当下。
我们都清楚那种感觉——当意识开始飘走的时候,它不是朝向喜悦,就是朝向悲伤。
并且,由于大脑希望扩大我们的生存机会,而关注喜悦并无益于这一点。因此,绝大多数时候,意识都会向悲伤漂移。
这是一种值得感恩的本能,它让我们安全地活过今日。
但你想要的是生活,而非仅仅只是活着。你希望用更多的能量去体验生命的精彩,而非让自己在焦虑之中,为那些不太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做准备。尤其是,我们根本无法真的做到预测未来。
如果你尝试过做日程计划,并常常回顾这份计划,你会发现,自己经常连当天会发生什么都无法预料。
因此,这种焦虑的准备,往往是在浪费宝贵的生命。
更糟糕的是,长期焦虑会让应激反应成为一种习惯,这让一个人不断消耗身体用来修复自身的资源,然后处于慢性炎症之中。从而剥夺了健康,再次削弱生命的质量。
因此,为了生活,而非只是为了活着,让自己总是回到当下,让自己总是抛下呼吸之锚,让自己总是觉察此时此刻。你会定,会静,会安。无论去到哪里,都会在生命赐予的喜悦里,生活在时时刻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