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像胡思荣老先生一样“绘声绘色”地描述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他是看了成百上千个病人,把她们的描述总结提炼形成的,最接地气,最真实生动!
要想学好中医,就是“真听真看真感受”,体会人间冷暖,感知世事沧桑。医生要的不多,只要患者信任、别斤斤计较、别试图和医生“聊”中医,你有多难的病,医生都愿意尝试,没有哪个医生想平平庸庸过一生,但凡退缩,一定是医生看出了患者不是那种容易坚持或者不完全信任或者很挑剔、有潜在的医患纠纷风险,所以才避而远之。医患关系就是人际关系,以待友之心待人,则容易得到医生真心的帮助,何为待友之心?真诚、信任、包容、友善!
昨天和一个老师聊天,她说一辈子没遭过投诉,退休后反而被投诉了。具体情况就是,一个患者进门就表示没钱,不想吃汤药,希望开中成药自己去买,老师望闻问切后考虑是肝胆湿热,嘱短期服用中成药看看疗效,患者却没有打算走的意思,要求深入聊一聊自己的病情。老师说不好意思,后面还有不少患者,不如服药后看反馈再沟通。岂料患者出门就投诉,说医生态度恶劣……
我和她说,您上班时网络手机没有现在发达,那时候一般老百姓没有接触中医的渠道,不懂得中医术语,不像现在,公众号、短视频,包括微博,到处都是科普宣传,气血不足、肝气郁滞、湿气重、肾虚、风寒风热,满天飞啊,谁都能“拽”两句,也都觉得自己挺懂,挺行,想找医生掰扯掰扯,我们看到这种类型的患者真的有点头疼,你说他不懂,他说他很感兴趣、天天学;你说他懂吧,他没系统接受培训,没有临床实践,就自己看、自己想,自己往身上套,自己给自己下药,偶尔来找中医师聊聊,光说不练,这种患者执念很深,容易自误。西医怎么没有患者去掰扯呢?哎,咱俩聊聊这个生物制剂具体作用于哪些细胞因子,其副作用和疗程,咱俩聊聊手术方式,没见过患者和医生聊这个的,有门槛的!
我最喜欢的患者什么样?第一种,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相信中医擅长养生调理,我认同你的行医理念,想请你给我看看,三五不时号号脉,需要吃药就吃点药,互相熟悉,磨合成家庭医生。第二种,我有病,西医我看了,疗效不好或者吃西药有效,但想中西医结合。这两种都行,没大病想养生调理的,我欢迎;有病,想寻求中医治疗的,我也欢迎。前提是,坚持,信任,别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