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毛岸青,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他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也是革命烈士毛岸英的弟弟。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年仅8岁的毛岸青和母亲被捕入狱。牢房中,他目睹了母亲如何坚持理想,面对国民党特务的逼供与威胁,她头高高昂,坚决不屈。
“我绝不背叛党,你们想要我命就来取吧!”母亲杨开慧愤怒地吼道。最后,母亲被特务残忍杀害在长沙浏阳门外十字岭。
目睹一切的毛岸青惊恐万分。他看见母亲的鲜血滴在脚边,听见特务的狞笑,久久无法平静。这个景象深深烙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从此难以抹去。
母亲的牺牲成为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决定性推动。为了完成母亲未竟的事业,他一生为之奋斗。
与兄长毛岸英飘零上海,两人互相依靠,在极端贫困中求生存。他们睡在街边,在垃圾堆中寻找剩饭剩菜充饥。
为了宣传革命,毛岸青甚至在墙上涂写标语,结果被巡警发现。巡警一脚踢在他腹部,他双手抱头蜷缩在地,任由对方用警棍猛击。这场意外使他的听力受损,也在心中埋下了无法根除的创伤。
1936年,毛岸青随兄长来到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这里聚集着许多烈士子弟,大家志同道合,经常谈论革命理想。只有在偶尔想起母亲时,毛岸青还会隐隐作痛。然而更大的打击即将来临...
1947年,毛岸青看到国内需要建设力量,毅然回国。一回国,毛岸青立即投入到农村的土地改革和土地劳动中。克山县人烟稀少,土匪横行,但他毫不退缩,与农民们一同劳作,艰苦卓绝。毛岸青深知只有与农民同甘共苦,才能为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后来,毛岸青运用在苏联学到的知识,担任中宣部的翻译,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的翻译工作。他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翻译了许多精彩的马列著作,为思想的传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看着祖国在日益变好,毛岸青心悦不已。然而好景不长... 1950年代初,为了支援朝鲜的战事,中国组建了志愿军。哥哥毛岸英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一号志愿兵”。没想到仅一个月后,毛岸青接到噩耗:毛岸英牺牲了!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毛岸青只觉天旋地转,前所未有的痛苦席卷全身。他绝望地嚎啕大哭,长兄之死彻底打垮了他。多年积压的创伤一下子爆发出来,疼痛难忍。
为了治疗,毛岸青被送往苏联莫斯科的医院。然而即使在那里,第一流的医生也无法根治他脑部的旧患。日复一日,思念故人、痛苦交加,他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
就在这时,一个女孩出现,把希望再次带给他。她就是邵华,兄长遗孀刘思齐的同母异父妹妹。
起初毛岸青只把邵华当作妹妹一般。但此次重逢,邵华已长大成人。渐渐地,两人产生了爱情的火花......
1960年两人在北京举行婚礼。邵华体贴入微的关照让毛岸青找到慰藉,创伤的痛苦也逐渐消退。婚后不久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毛新宇。
毛岸青待他极其宽容,与自己严苛的父亲不同。每当妻子为了教育孩子而过分严格时,他总是站出来包庇。温和睿智的毛岸青成了毛新宇心中最好的父亲。
平静的家庭生活给毛岸青带来短暂的喘息,心理创伤似乎痊愈了。然而好景不长,2007年,毛岸青因病去世。
2007年4月2日,北京八宝山公墓的礼堂内,一场庄重而悲伤的追悼会正在举行。这并非一场普通的葬礼,而是为了纪念84岁的毛岸青同志。礼堂内鲜花盛开,哀悼的氛围弥漫,门外上千群众守候,怀着深切的思念,送别这位老同志。 追悼会上,毛岸青穿着旧军装,身边围绕着鲜花,披着国旗,最重要的家人聚在一起。儿子毛新宇泪流满面,捧着父亲的照片;妹妹李敏、李讷和嫂子刘思齐,以及妻子邵华都哭成泪人, 回首毛岸青的一生,他并非名声在外,很少有人听说过他的名字。他一直在幕后,默默为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岸青走得很谦逊。除了亲近的人,没多少中国人知道他是伟人之子。他不在前台风光,只求内心的平静。也许,这就是他人生的写照,也是他求得的最大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