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马未都请人修复一把黄花梨椅子,结账时,师傅比了一个手指头,马未都就给

槿论看社会 2023-11-19 13:33:06
2004年,马未都请人修复一把黄花梨椅子,结账时,师傅比了一个手指头,马未都就给了1000元。师傅看到钱,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是1万块!马未都目瞪口呆:我不会被坑了吧? 在2004年的一个典型日子里,马未都,一位身价高达100亿的古董收藏家,遇到了一个难忘的经历。他在修复一把珍贵的黄花梨椅子时陷入了困境。马未都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大师来修复这把椅子,认为这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但当结账时,木匠用一个手指的手势暗示了费用,马未都误解为1000元,但实际上师傅的意思是1万元。这让马未都大吃一惊,他不禁自问:“我不会被坑了吧?” 马未都,以捡漏和高超的古董交易技巧著称,从未被人坑过。然而,他也面临着价格谈判的挑战。一次,他走进一家古董店,一眼就爱上了一件价值10万元的绿松石手链。尽管非常喜欢,但马未都仍然希望能有所让步,他提出:“你得打个折啊,8万我就要了。” 店主回应道:“马先生,我知道您名气大,但我一分钱都不会免费送给您,您看成吗?”马未都心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便回答:“你有什么条件,你就说吧。” 店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马爷就是痛快。我这里有一把缺了一块的黄花梨椅子,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匠修补。如果您能帮我修好这椅子,这10万的手链,我免费送给您。” 马未都审视了这把椅子,心想,即便缺口修补好,这椅子也只能卖到60万左右。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条件,带着椅子回家,凭借他在古董行业的人脉,很快找到了那位能够修复这珍贵椅子的木匠大师。 马未都带着那把黄花梨椅子回到自己的藏品库,他的眼光在椅子上细细打量。这椅子的线条流畅,木质坚硬而有光泽,显然是上等的黄花梨木制成。缺口虽小,但对于这样一件古董来说,是个不小的瑕疵。他知道,这样的修复工作需要极其精细和专业的手艺。 马未都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老李,我这有个小项目需要你的手艺。” 电话那头的老李是一位资深木工,专长于古董家具的修复。“马先生,您找到什么稀世珍宝了?”老李半开玩笑地问。 “差不多吧,一把黄花梨椅子,有个小缺口需要修补。”马未都简要地介绍了情况。 几天后,老李来到马未都的藏品库。他仔细地检查了椅子,轻轻摩挲着那缺口的边缘,眉头紧锁。“这黄花梨木纹理细腻,色泽深沉,修补起来确实有难度,但不是不可能。” 马未都站在一旁,心里清楚,这样的工作对老李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老李,费用你开,但修好了,这椅子的价值至少能翻一番。” 老李点了点头:“马先生,我得回去准备下,找找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这工作得细心慢慢来。”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老李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这把椅子的修复上。他精选了与原木质相近的黄花梨木料,使用传统工艺,一点一滴地填补和打磨那个缺口。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确保修补处与原木无缝对接,保留了椅子的原始风貌。 终于,修复完成的那天,老李将这把椅子重新展示给马未都。“马先生,您看这效果怎么样?”他自豪地问道。 马未都细细观察了修复后的椅子。缺口处被巧妙地修补,几乎看不出痕迹,整体看上去恢复了原有的典雅与尊贵。“老李,你的手艺真是无人能及。这椅子现在看起来,仿佛从未有过任何损伤。” 观察着精心修复的黄花梨椅子,马未都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这次的修复不仅是对古董的敬重,更是对手艺人才能的赞赏。“老李,你的手艺真是无人能及。这椅子现在看起来,仿佛从未有过任何损伤。” 成功修复后的椅子价值飙升,马未都将其出售,轻松赚得14万元的利润。这次的交易让他深有感触地说:“就算我没有博物馆,没有百亿身家,我也饿不死,只要我帮人家鉴定古董,收服务费就能一个月收入几万。” 这让他再次认识到,掌握一门手艺,就像老李一样,是生活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马未都与赵忠祥一同到潘家园寻宝。在一个地摊前,赵忠祥发现了一根价值约3000元的玉管,但最终以100元的价格买下。马未都对赵的砍价技巧印象深刻,感慨道:“老赵啊,你这砍价方法我平生未见,受教了。” 这两位古董行家懂得如何用最低的价格获取最大的价值。马未都曾感叹:“我捡漏的是‘时间的漏’,现在市场几乎捡不到好东西了。” 尽管如此,他在80年代就积累了43万的财富,并曾幽默地说,如果当时投资四合院,今天或许成了北京的首富。 马未都通过捡漏,稳稳地赚取了利润。他的眼光和精明在古董界几乎无人能及,每一件捡漏的古玩都能为他带来可观的收益。据估计,马未都的身价不低于100亿。他曾表示,未来可能会将自己的古玩捐出来,虽然外界对此存疑,但这一言论反映了他对古董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资料:马未都公开采访和报道
0 阅读:19
槿论看社会

槿论看社会

我要的不多,可你都没给够,哪怕一个温柔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