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于1727年去世,当时虽没有照相机,但牛顿的“真容”却被记录下来了。这是牛顿

槿论看社会 2023-11-22 21:06:05

牛顿于1727年去世,当时虽没有照相机,但牛顿的“真容”却被记录下来了。这是牛顿真实的面部轮廓照片,拍摄于1906年。既然牛顿去世时相机还没有发明,那为何还能留下他的“面部”照片呢?

17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有一种特殊的纪念逝者的习俗——制作“死者面具”。这种面具使用石膏或蜜蜡制成,可以精准捕捉一个人死后面部的每一处细节。

制作死者面具要在死者刚死后几小时内进行,这是为了在面部肿胀和特征扭曲之前固定下最后的面容。操作时需要先在脸上涂抹油脂,然后用石膏或蜜蜡涂抹面部,层层上去,等待凝固。这些面具的效果极为逼真,能展现出死者面部的每一处细节。

1727年,84岁的艾萨克·牛顿在睡梦中与世长辞,按照当时的规则,英国女王安妮提议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举行国葬。

牛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还曾任职皇家铸币厂厂长,奠定了英镑的金本位地位,被称为“金本位之父”。在宗教界,他也因笃信上帝而备受尊敬。

尽管性情孤僻乖戾,但在科技、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贡献,使他获得了议会的高度认可。 牛顿安详离世的当天清晨,几位他最亲近的学生朋友来到他的研究室,他们决定制作一副“死者面具”,作为对这位大师的最后纪念。

学生们先在牛顿面部涂抹油脂,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刷子涂上事先特制的石膏,精心捕捉他每一条皱纹和轮廓线条,直至面具成型。这副面具极其精确地复制了牛顿的面部特征,惟妙惟肖地保留了他生前的神韵。

面具被妥善保存了近一个世纪,一直到1906年才被摄影机拍摄下来。这张照片展示了面具惊人的还原度,牛顿的气质从中跃然纸上,让人仿佛见证了那位开创现代科学文明基石的思想巨人。

1727年3月28日,英国为牛顿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

英王室成员、欧洲各国政要学者、民间名流和普通民众,都来到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为这位“科学之父”送行。在牛顿的棺前摆放着他生前最爱的两本书——《圣经》和他自己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象征他在宗教和科学领域的双丰收。

这是英国历史上科学家首次获得国葬,代表了一个伟大科学革命时代的整体性成就。

牛顿的逝世,标志着这一时代的终结,而他留下的理论财富,则启迪了后世无数科学家的思考,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0 阅读:8
槿论看社会

槿论看社会

我要的不多,可你都没给够,哪怕一个温柔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