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苹果一直是消费电子领域全球第一大巨头,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领域,一直占据领先地位。
以手机为例,iPhone一直是销售均价最高的手机,近五年销量在2.0-2.4亿部之间波动,销量份额保持全球前三;而从销售额看,每年iPhone销售收入高达1万亿元左右,常年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MacBook、iPad、iPod等产品,也在各自领域占有相似的市场地位。
然后近期市场追踪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计,苹果旗舰手机在发布后17天内的销量与iPhone 14相比下降了4.5%,这可能是自2018年左右以来iPhone在中国最糟糕的首发之一。苹果的下滑不仅仅是因为华为的重新崛起,也是因为自身的创新表现平平,所以这很可能是个趋势。
从历史来看,苹果公司采用轻资产模式运营,对自行研发硬件产品,通过外包给第三方代工厂来生产。第三方组装厂获得苹果订单后,向市场采购各类零组件,再进行组装加工成整机之后,销售给苹果公司。
苹果的组装代工厂主要位于亚洲地区。早在2000年之前,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台湾地区厂商就在苹果产品代工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并逐渐在大陆建立众多工厂。由于电子产品所需零组件众多,苹果代工厂需要向外部采购的零组件非常庞杂,苹果自身迅速成长,也逐渐培育出大量的上游供应商。
近年来,由于地缘、中国大陆产业升级等因素,苹果产业链逐渐产生了向越南、泰国、印度、南美等国家迁移的趋势,对国内苹果供应链厂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面对此种局面,国内厂商一方面跟随苹果脚步,将部分工厂迁往海外,但也面临着当地工人罢工等风险。另一方面,在自身产品升级方面不断突围,例如从零组件—模组—整机组装不断跃迁,获取更高的单机价值量。2020年以来,大陆两大果链上市公司借机收购了很多其他地区的厂商,得以进入手机/笔记本电脑的金属机壳、整机代工业务领域,正式向苹果iPhone、Macbook等核心机型整机组装迈进。
有数据显示,目前大陆工厂在果链中提供的零部件价值仅为2%,而华为产业链大陆厂商供货价值量超过90%。所以随着华为手机销量的重新崛起,一个传统链条正在逐渐淡出市场,而一个新的链条正在重塑,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格局正在迎来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