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 #我们都爱博物馆# #总要来次博物馆吧#
[许愿星]博物馆,传承文化记忆,带来美好生活
【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辉煌中轴”】
一条中轴线,一座北京城。你与中轴线有什么故事吗~
[太阳]自金海陵王于1153年迁都燕京(称中都),北京已有870年的建都史。今天的北京中轴线从元大都中轴线的规划、营建开始,历代踵事增华,终成皇皇巨制,匠心藻思,是处可见。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端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这条中轴线,是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精彩记忆,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
此次展览的地点是在首都博物馆一层B厅,展览共分为“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大部分。走进”壮美中轴”,16米巨型数字沙盘映入眼帘,观众化身古人置身宇宙星空,通过观星来总结天穹秩序,竖屏上紫薇垣北极星缓缓迎来。沉浸式体验,让小猿不禁感叹“气魄雄伟,南北贯通,中正和谐,美善合一”;走进“文化中轴”,“象天法地,居中而治”的理念在脑海中环绕,小猿有幸跟随志愿者的讲解重新复习了一遍二里头夏都、殷墟、东周洛阳城、秦咸阳城、汉长安城等考古学都城建设知识点,也看到了同时期的代表性文物;走进“永恒中轴”,小猿不仅了解到了中轴线的发展历程,也看到了从世界遗产比较研究框架视野下代表性国家的中轴线。中轴线是中国和世界恒久的共同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北京中轴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中国赞]“北京中轴线”作为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得益于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2009年北京中轴线申遗首次提出,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2012年,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5年,中轴线文物修复、周边腾退开始进行;2021年,中轴线申遗文本通过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的格式审查;2022年,《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发布;前不久,《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2035年)》正式公布实施,为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提供方向策略和基础依据。
[融化]最后小猿要提醒大家:在展览出口处,还有互动体验空间—“我在中轴线上”,
可以选择中轴线上任何一个景点进行拍照,最后扫码保存即可,不要忘记打卡留念奥~
图1|北京中轴线序厅展示
图2|16米巨型数字沙盘展示
图3|听志愿者讲解
图4|玉猪龙,牛梁河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5|玉三叉形器,良渚遗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6|“成周”卜甲,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图7|青石螭首,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铜雀台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藏
图8|铜坐龙,金中都大安殿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图9|天安门图,首都博物馆藏
图|观察猿小羊拍摄于首都博物馆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辉煌中轴”
文|观察猿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