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专家提醒新冠疫情遭怼?孙玉良:腐败对人的伤害比病毒更招恨[话筒]
原创 孙玉良 良评
新冠疫情,是人命关天的事!世界遭遇了三年疫情,公开的数字就死亡了几百万,真实的数字无法估量,或以千万计,酿成了人间的悲剧。中国是抗疫的典范,在抗疫战斗中,白衣战士们前赴后继,谱写了一首首逆向而行的战歌,令人感动。然而,也有一些人或一些企业,在抗疫斗争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最招人痛恨的腐败,就是核酸造假,在关键时刻发“国难财”;还有就是在封控期间,个别地方官僚作风严重,给人民群众造成“次生灾难”,难以挽回的后果令人痛心疾首。
现在疫情仍未过去,4月21日至27日,中国疾控中心又发现了924例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专家们一再提醒,2023年新冠第二波又来了。4月29日中疾控与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日增达到6752例。有人说又没有做核酸,中疾控和卫健委的数字从哪来的?不错,是没有做全民核酸,这个数字是从医院统计上来的。因为病人到了医院会做核酸检测。所以真实的数字,将远远高于日增6752这个数字。张文宏在内的多个专家多次提醒民众,4至6月份中国将迎来第二波感染高峰。
虽然疫情传播有危险,但人们对疫情并不太重视,甚至可以说,已完全“躺平”,比西方国家“躺平”得更厉害。君不见,闹市中已鲜有人戴口罩;君不见,五一来临各地人满为患,车水马龙;君不见,淄博烧烤火遍全国,简直就是报复性消费,吃货的狂欢。对于专家的提醒,人们只当了“耳旁风”,这像极了那个“狼来了”的故事,没人再信专家的话,就是真的“狼来了”,人们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指望任何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原因有七:
第一,新冠病毒经过多次变异,那个“毒”性没有那么厉害了,重症率降低了,中国人大多感染过一次,虽然很“难受”,但也“不过如此”,不太怕这个病毒了;
第二,国家对新冠疫情已经实行“乙类乙管”,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封控了,所以怕也没用,不如坦然应对;
第三,觉得戴口罩与不戴口罩也没什么区别,因为以前戴口罩的人也都传染上了,并没有因为戴口罩而躲过一劫,所以会认为戴口罩只是去去心病。如果大家都戴那就戴,如果半数人不戴,那也就干脆摘下,与大家“同生共死”,获得呼吸的“自由”。
第四,“专家”的预测时常“不准”,丧失了在群众中的“公信力”。现在“专家”这个词也变异了,成了“砖家”,人们嘲笑的对象。人们会用“专家”骂人,你才是“专家”,你全家才是“专家”。所以专家的提示,越来越没人听了。
第五,某些地方封控期间造成的“次生灾难”,至今仍让人们心有余悸,如果再像以前那样搞,必将遭到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们对疫情期间腐败的痛恨,远远超过了新冠病毒。尤其是核酸造假,阴阳颠倒,让人民群众对腐败的痛恨到了难以忍受的极点。所以现在专家一说疫情来了,人们就会怀疑,是腐败的钱花完了,又来“二次收割”了,人们不同意。或者说“药店没生意了”,又来制造噱头了,人们不上当。
第七,经济上的因素。三年疫情对经济的打击太大了,企业倒闭的很多,人们失业的很多,因为经济原因想不开抑郁的很多。所以人们产生了一种“宁可病死不能穷死”的想法,有疫情也要该干啥干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因为有种种的疑虑,中国人对疫情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专家再提疫情来了就本能地怀疑其动机,依我看,如果不是疫情造成大规模的重症死亡,新冠疫情就算这样过去了,翻篇了。谁有病谁去医院治,就这样与病毒共存吧。反正防也防不住,就靠自身的免疫力与病毒战斗吧。在这方面西方人走在了前面,我们还曾嘲笑过人家,如今我们也照方抓药,好在现在病毒没有那么厉害了,晚“躺平”比早“躺平”拯救了不少生命,这是唯一令我们欣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