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独活寄生汤,把骨缝里的风、寒、湿拔出来[赞啊]
原创 薏仁 薏仁中医
薏仁的爷爷有个朋友,年轻的时候常年在海上工作,每天差不多就是干一身湿一身的,年轻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可是年龄越大,随之而来的身体疼痛也就越多。
严重的时候每天早上醒来全身上下都是僵硬的,要拍打好一会儿,把身子拍热了,忍着疼痛开始一天的忙碌。如果碰上阴天下雨,痛得还要厉害。老爷子常常感慨自己的这身老骨头呀都快成天气预报了。
像这种情况,我们俗称“风湿”,但和西医的“风湿”、“类风湿”都不是同一回事,中医其实叫“痹症”,包含现代痛症疾病的范围更广,《黄帝内经》对痹症的解释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有风,有寒,还有湿。三种邪气狼狈为奸,最喜欢侵袭人的关节、筋骨和肌肉,关节不灵活,关节发僵发硬发痛,都是风寒湿邪在捣乱,打个比方,就像一把剪刀放到阴暗潮湿的地方,过不了多久,就会生铁锈,而且钝了剪不动东西。
剪刀生锈了有磨刀石,那四肢腰腿关节里的锈迹用什么来磨?今天薏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出自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处方,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独活9克、桑寄生6克、杜仲6克、牛膝6克、香附6克、秦艽6克、茯苓6克、肉桂6克、防风6克、川芎6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当归6克、白芍6克、生地黄6克,煎水服用。
独居寄生汤首先采用独活、秦艽、防风三味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独活,中医对其的描述是“能除诸风”,各种风邪都能祛除,特别擅长治疗下肢。防风既能抵挡外部风邪,也能驱除体内风邪,秦艽也是祛风药材,可以把湿气吹干。
独活、秦艽、防风共同驱除风湿邪气,接下来使用肉桂、香附驱散寒邪。
肉桂非常温热,尤其擅长温肾。肾如同小火炉一般,从下往上温暖全身,肉桂点燃阳气,寒邪自然无处可藏。
生姜也具有驱散寒邪的作用,当感冒受寒、打喷嚏、流鼻涕时,喝一碗姜汤就能驱除寒邪。但是,如果寒邪深入体内,没有及时赶出去,它会继续侵入体内,风湿病此时已经侵入较深,需要使用香附彻底清除。香附非常强大,像箭一样能钻入关节缝隙,即使寒邪藏得再深,也能找出来。
除了驱邪外,还要补正。因为邪气会损耗人的正气,长时间受病困扰,往往都有一个虚的基础,人参、甘草、当归、茯苓、川芎、生地、白芍派上用场。如果再加入白术,则成为八珍汤,八珍汤补充气血,补充气血即是增强正气。
关节变得僵硬、无法弯曲伸展,根据《灵枢经》记载:“能弯曲而不能伸展者,病在筋;能伸展而不能弯曲者,病在骨。故知弯曲伸展不便,为筋骨皆患。”孙思邈如此描述:“肾气虚弱,卧在寒湿地。”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若非虚弱,不会给风寒湿邪可乘之机。因此,又引入了桑寄生、杜仲、牛膝来补肝肾。在补充过程中,杜仲和牛膝各有侧重,杜仲治疗腰部非常有效,牛膝治疗膝盖非常有效。
这就是药王的独居寄生汤,主要针对风湿症状而制定,但并不仅限于治疗风湿痹痛,整个处方搭配明确。首先,祛风、散寒、除湿,一开始便将邪气赶出体外;第二步,补充气血,使祛邪不损正,扶正不留邪;第三步,补肝肾。肝肾壮健便不易受到风湿侵袭。
这个方是治疗痛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等证候的代表放,现在还有中成药独居寄生丸。临床辨证要点是腰膝冷痛(尤其和天气变化相关),关节肢体屈伸不顺畅,心悸不够气容易累,舌苔白腻水滑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腰肌劳损、小儿麻痹症等属于风寒湿痹痛日久,肝肾气血不足的人,都可以采用这个处方进行调理。
寒羽良
没有细辛就失去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