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33年前,当我刚从上海来到美国MD Anderson时,父亲对我的唯一要求,就是要读一个博士学位。
对于许多中国家长,孩子的教育是他们心中的重中之重。而进入美国名校读书,则是许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事。
然而,美国绝大多数的名校,包括大家熟悉的常春藤学校 都是私立学校,学费也一直在上涨,现在己经是每年8万美元左右。
如果学费与生活费加起来,以每年十万美元计算,四年大学和4年医学院,总开支80万美元。如果小孩在上大学以前也是上私校,以一年学费三万美元计算,高中毕业生要交学费36万。全部加起来,20年的教育费用共116万美元,平均每年5.6 万美元。
然而,如果每年以5.6万美元的资金投入美国SP500指数基金股市,只卖不买,定期定额投资,以美国历史上最坏的20年股市行情平均年增长率5.7%计算,二十年后,最后的收获是近二千五百万美元。如果这笔钱基本不用,再继续放在SP500股市,再来一个历史上最差的股市20年平均年5.7%增长率来计算,33年后,总资产一亿五千万美元。
反过来说,如果孩子医学院毕业,最小年龄也有32岁。以年收入在40万美元,65岁退休,工作33年,共获得工资一千三百万。
1亿五千万与1千3百万相比,正好相差10倍。
所以,读书并非最好的投资,但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
反过来说,要富有,必须懂得如何投资。
许多家长,包括老张,都是醒悟很晩的人。除了没有资本外,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学校从来不教如何投资。
学校培养的,是打工的人。因为,社会需要无数的打工的人,却只需要少于千分之一的人懂投资。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资本是“万恶之源”,也不要去学习“洋文”,做父母的应该三思而行。说这话的,人家的孩子也许是有“资本”的,也是懂“洋文”的。更关键的是,人家属于那千分之一的人口。
现实常常十分的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