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青少年学会互利双赢?
张德芬说,为了得到利益而进行的配合,只要对人没伤害,那便很好。
为了得到爱,而进行的合作,则是多数人喜欢的合作。这也很正常。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利益而生。
但,如果只是为了分享爱,而对他人产生的帮助,那就是大爱,是极少数人才会有的选择。
可见,爱的力量,能让环境变的温暖,幸福。
因为助人也是自助,是我们开启双赢思维时,容易进行互的惠互利。
所以,一:双赢思维要摒弃依赖心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克服自身短处,发挥自身长处。不要完全依赖对方的优点,也不要完全漠视自己的缺点。这是合作中善于动脑的表现。
二:克服猜忌心理,避免祸根害人害己。
猜忌能使人扰乱心智,可能别人随口一句话都能让你想半天。让本来轻松的事,变得复杂。久而久之就容易影响人际关系。
而猜忌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只有担心自己处在不安境地时,才会疑虑重重。然后只能用猜忌弥补真实信息,让人产生负面思维。
所以,产生这种疑问时,不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想的原因是什么?
再有,生活里不免要跟人交往接触,如果怕见生人,甚至熟人见面都会紧张脸红。严重时甚至口齿不清、手足无措、惶恐不安。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老实、顽皮不听话。但这其实是自卑的外部表现,也就是俗称的“社交恐惧症”。
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让人觉得有安全跟归属感,让人精神愉悦,并有助精神健康。
而不安的状态可能有外界因素,但更多的可能仍来自个体自身的心理方面。
所以,一个自我评价过低的人是不敢进行太多社交,因为害怕被拒绝,时间长了必然也会陷入到孤独中。
而孤独反过来也会导致更低的自我评价。
所以,越是孤独自我封闭的人越应该对自己进行冷静、客观的自我分析评价。多发现自身长处,以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