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切除后疯长怎么治疗?[疑问]
一个中年妇女,说是颈部长了一个肿瘤,找我来治。他说,这个肿瘤在一个月前曾在我县妇幼保健院切除过,没想到切之前长的还不快,切完后疯长,很快就长到和原来一样大了,而且,奇怪的是肿瘤顶上开始长毛发。她告诉我说医院诊断是腮腺混合瘤,问我严重不。我凭直觉认为长这么快,而且有新的毛发生长的,应该不是好现象。当时也不熟悉人情世故,就口无遮拦地告诉了她我的想法,后来听说吓得她哭了一晚上。她当时就求我开方,我一看,此人体格壮实,声高气粗,性格外向,一看舌红而苔白略黄,脉缓有力。基本上是一个纯实证,心里把握就大了。最起码不用考虑扶正的问题,直接攻邪就好了。
夏枯草30g、生牡蛎30g、浙贝母10g、玄参10g、青皮6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30 猪苓30、泽兰10g、垂盆草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30g。开了上方,我也没打算有效,因为毕竟我从来没有治过这个病。想不到,五天后病人家属来了,告诉我吃了药后,肿块就象被放了气一样,明显地减小了一圈,要求我再次开方,我就在原方中加了灵芝15克,益母草15克。
这个方子病人先后服了近50付,最后肿瘤据说基本上消没了,只有仔细摸的时候才能摸到一个小小的痕迹。
转过头来分析这个病人,首先,患者是纯实证,就可以放胆使用软坚散结的药,如果是本虚标实证,就得扶正祛邪兼施,估计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其次,本病病位在肝经部位,夏枯草、生牡蛎、浙贝母、玄参其实是借用了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方法。后面所加的药,就全是我在那本论文集中看到的药了。本病与痰、气有关,故加了青陈皮,半夏,至于茯苓,猪苓,是考虑其所含多糖类有抗肿瘤作用,益母草,泽兰,是活血利水,属于《金匮》血分、气分的思路在这里的借鉴。至于其他的药,如垂盆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薏苡仁,但凡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的,大多都很熟悉。
在专科诊治中,我觉得首先得有一个主方,如本方的前几味药(消瘰丸),然后就是自己的辨证,这样就可以形成基本方剂,最后在与辨证不矛盾的情况下,适当加一些辨病的专科药有可能提高疗效。我觉得一般情况下,大路病用这种思路还是可以的。遇到极个别疑难病例,就不能这样套用了,而需要深入辨证。
开学返校时我路过县城,顺便拜访了当时给这个病人做手术的大夫(是我老姨的儿子,我也不知道怎么称呼他。就是我奶奶的妹妹的儿子)。他说当时做了病理了,是腮腺混合瘤,病理类型考虑不是很好,具体的当时我也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