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用兵无他妙巧,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用兵其实没有别的诀窍,就是要保留用不完的精力。
做人也该这样,要想做好一件事,不能一鼓作气,因为那样反倒坚持不了多久。
而是要慢一点,不着急,找到自己的前行节奏,反而能更快抵达目的地。
慢一点,不是偷懒,不是抄近路,而是在积蓄力量,也是真正的不绕远路。
慢工出细活,质量胜数量
图快的东西,往往不经用,也用不了几次。
只要是质量上乘的东西,无一不是需要经过长期时间打磨的。
相反,做事的风格总是想着一步登天,老想着一蹴而就的人,结果都不可能好。
老子说:“大器晚成。”
珍贵的器物需要拿时间慢慢制作才能好,就好像好的结果之所以“晚成”。
就是因为需要时间的积累,因为需要过程里的沉淀,才能把一些事,一些物打磨好。
说白了,凡事先把基础打牢了,后面就顺利了。
正所谓慢工才能出细活,真正有质量的事物,一定更受欢迎的。
但是,这种高质量的好,却需要在背后付出足够时间和精力的积累和沉淀。
慢行稳根基,持久才是真
跑得快的人,其实还真不一定能跑到终点。
就像一开跑就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步的人,怎么能以这样的速度跑上一万米?
因为人生就是一场长途马拉松,唯有积累起慢跑的经验和技巧。
然后,先不急,慢慢积累。
然后,才能像《荀子》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走稳当下的每一步,就走不到千里之外。
正所谓一口吃不成胖子,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
人这辈子,学会稳扎稳打,真的比冲刺更重要。
人生在世,慢一点行走,摸着石头过河,才能成功地渡河。
否则,如果太过冒进,动不动就冲动起来的话。
那么,最后我们也肯定走不远,也走得不安全。
慢思出良策,三思而后行
急着做决定,十个有九个会后悔。
因为凡事急着去做,就容易掉进思维怪圈。
然后,很有可能全凭感觉和本能去对待一些事。
说白了,凡事轻率对待,结果都更大概率事与愿违的。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懂得慢慢思考的人,才能得出良策。
遇到事情,不要紧,不要急,不要乱。
燃尽,多想一会儿,反而节省了很多时间。
其实对待一切事情,自己能慢一点,便是最聪明的快。
在这个什么都求快速的时代,懂得慢下来的人是真正的智者。
因为一个人真正的速度,不是说自己一开始跑得多快,而是相信自己最能跑得多远。
凡事三思而后行,慢一点,再慢一点,然后就会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