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朱棣
为保大明杀尽功臣,却为儿子设下死局:朱元璋最狠一招,为何独独针对朱棣?
导语:在大明王朝的权力棋局上,燕王朱棣战功赫赫,能力超群,像极了年轻时的朱元璋。然而,深谋远虑的洪武大帝,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划下了一道冷酷的界限:哪个儿子都可以考虑,唯独朱棣,绝对不行。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父子...
朱棣很会开空头支票,而且是给他儿子朱高煦开的,很有意思,最终他儿子也因为这张空头
朱棣很会开空头支票,而且是给他儿子朱高煦开的,很有意思,最终他儿子也因为这张空头支票被杀。朱棣有四个儿子,其中,第四子朱高爔未成年就死了,另外三个儿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三个儿子都是徐皇后生的。长子...
明朝永乐帝朱棣起兵夺位的历史是非功过
朱棣骑着高头大马踏入城门时,靴底还沾着山东境内的血迹—这场打了四年的“靖难之役”,终于以他这个藩王取代侄子朱允炆的结局落幕。城门内的大臣们跪了一地,有人低头颤抖,有人偷偷抬眼打量这位新君:他究竟是颠覆朝纲的乱臣...
朱棡不死,朱棣不敢反,有这么邪乎?
马皇后一生育有“五子二女”,依次排序是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对朱元璋而言,二十六个儿子中,有两位最得朱元璋喜爱。朱标是嫡长子,地位稳得一匹,自然没得说。除了朱标,就数老三朱棡最受朱元璋喜欢。朱元璋喜欢三...
为什么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没再立过皇后?大明前期的几个皇后全是
为什么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没再立过皇后?大明前期的几个皇后全是贤后,马皇后、徐皇后,还有朱高炽和朱瞻基的皇后,结果朱瞻基废了后,重新立了个新后,教出了个朱祁镇。朱棣为什么独宠徐皇后,那是因为老徐家也是够意思啊,...
1407年,朱棣下诏全国选美,当美女们送到京师后,锦衣卫纪纲先挑出几个最漂亮的给
1407年,朱棣下诏全国选美,当美女们送到京师后,锦衣卫纪纲先挑出几个最漂亮的给自己当小妾,其余的才被送进宫里给朱棣当妃子,几年后,纪纲被朱棣千刀万剐处死。1416年端午节的射柳比赛上,纪纲射出的箭矢明显偏出靶心,手下却齐声欢呼“射中”,这场刻意的“指鹿为马”,像一道警钟,彻底唤醒了永乐帝朱棣对纪纲的警惕。没人想到,这个曾被朱棣视为心腹的锦衣卫头子,会在十年间一步步突破臣子的底线,从贪腐敛财到跋扈专权,最终走向谋逆的深渊。而这一切的开端,要从1407年那场看似寻常的选美风波说起。1407年,朱棣下令全国选美,将操办权交给纪纲。彼时纪纲掌管锦衣卫刚满三年,正是权势渐长之时。他表面上按规挑选,暗地里却动了歪心思——各地送来的美女,他先亲自筛选,将三十余名容貌最出众者留下,安置在自己特意修建的“藏娇楼”中,只把相貌平平者送入宫中。更隐蔽的是,他借着选美之名向地方官员索贿:苏州知府为让推荐的女子“顺利入选”,送上一千两白银;浙江按察使则献上百匹上好丝绸,只求纪纲“高抬贵手”。那些没送礼的官员,即便推荐的女子容貌出众,也会被他以“举止轻浮”“出身卑微”为由剔除。甚至在“藏娇楼”中,纪纲还模仿皇宫制度,给私藏的美女分封“妃”“嫔”头衔,每日让她们行跪拜之礼,自己端坐主位,享受着帝王般的待遇。这种对美色与权力的双重贪婪,第一次让他越过了臣子的界限,只是当时朱棣忙于筹备迁都北京,未能察觉这背后隐藏的野心。真正让朱棣对纪纲起杀心的,是一系列触碰皇权底线的事件。阳武侯薛禄是跟随朱棣打天下的功臣,只因与纪纲争夺一名女道士,就被纪纲用铁器砸破头颅,险些丧命。朱棣得知后虽未发作,却已心生不满——纪纲连开国功臣都敢动,眼里显然没有皇权威严。更让朱棣震怒的是周新案:浙江按察使周新为官清廉,因逮捕了纪纲勒索百姓的手下,竟被纪纲反诬“贪赃枉法”。朱棣一时糊涂下令抓捕周新,纪纲趁机在押送途中将其折磨至半死,导致周新无法辩解而被处死。后来朱棣查明真相,既后悔又愤怒,开始意识到纪纲已成为威胁皇权的毒瘤。当贪婪与跋扈无法满足纪纲的野心时,他的目光渐渐投向了皇权。1415年起,纪纲的举动愈发大胆:他从废黜的齐王朱榑府中搜出一件龙袍,并非简单收藏,而是请裁缝修改尺寸,使其更合身;家中私藏的兵器盔甲数量足以装备数千人,这些兵器上还刻有“纪”字,显然是为自己的势力准备。在锦衣卫内部,他大肆培植亲信,将不听话的校尉调往边疆,提拔同乡与心腹担任要职,甚至规定锦衣卫的公文需经他过目后才能上报皇帝。1416年初,纪纲还秘密联络被朱棣削藩的藩王旧部,许以“事成之后封王封侯”,试图联合反对势力。端午节的射柳比赛,不过是他试探朝廷人心的最后一步——当看到半数官员附和“箭矢射中”的谎言时,他误以为自己已掌控朝堂,却不知朱棣早已暗中安排人搜集他的谋逆证据。1416年七月,朱棣以“议事”为由召纪纲入宫,埋伏好的锦衣卫一拥而上将其逮捕。在龙袍、兵器、联络信等确凿证据面前,纪纲无从抵赖,最终被判处凌迟之刑,家属被发配至黑龙江奴儿干都司,永世不得回京。纪纲死后,朱棣对锦衣卫进行了彻底整顿:撤销其直接审讯官员的权力,将案件审理权移交大理寺;提拔正直官员担任指挥使,严格限制职权范围。同时,朱棣清查纪纲党羽,查处涉案官员百余人,涵盖内阁学士与地方督抚,明初官场风气为之一清。纪纲的覆灭,成了永乐朝皇权集中的重要转折点。他的故事印证了一个道理:当臣子错把皇帝的信任当作放任,把手中的权力当作私产,即便一时权倾朝野,最终也难逃覆灭。而朱棣通过清算纪纲,不仅巩固了统治,更完善了特务机构管理制度,为“永乐盛世”扫清了内部障碍。从1407年选美私藏美女,到1416年射柳试探人心,纪纲用十年走完了从亲信到叛臣的道路,这段历史也成为后世警示“权力不可滥用”的经典案例,永远镌刻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纪纲得朱棣信任掌管锦衣卫图谋不轨被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