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多年前,网上就有985甚至清北这样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吐槽,自己遭遇学历查三代——记得我是在2014年接触到的学历查三代这个词汇。当时80后还算年轻,90后刚刚进入职场,而00后的生态位相当于现在的10后,都是小孩子。那个时代,大环境还算欣欣向荣——因为那个时候,移动上网刚刚开始,短视频也没诞生。但即便这样,依旧有清北博士求职,因为本科是二本所以遭到拒绝。
其实那个年代,很多公司就很重视第一学历。为此,很多第一学历比较差的,开始否定、扭曲第一学历概念:
——比如专升本的坚决声称自己和直本的要平权,理由是自己既然专升本,那第一学历就是本科;当然,直本表示不承认;
——比如自考、函授的考上了研究生,之后为了平权,声称第一学历应该以最高学历来看。
换句话说,不同的声音,总是代表不同群体的诉求/幻想。比如本科985的则宣传,只要本科不是985,就算读到博士也比人矮一等。
最近几年,因为大环境不是太好,所以很多公司开始更加重视第一学历。而很多第一学历尴尬的人,为此苦恼:为什么大公司重视第一学历(按:实际上很多求职者还到处碰瓷,声称教育部不承认存在第一学历,那么第一学历就不存在。对于这种劣等人的思想,我感到很悲哀:因为这群牲口读了个大学,别的没学到,就学会一个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其实我作为教育博主,以及创业者,我个人觉得,大公司重视第一学历,根本原因在于供求问题。
1、供求问题说起成人高考,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成人高考的学历含金量几乎为0.但是,在2001年的时候,即便是成人高考的本科,找工作也相对容易一些。当然如果自考的话,找工作可能比成人高考还容易。
甚至,在2002年,即便是没有大学文凭,但如果英语口语能力爆棚,那么,在外贸行业找个吃饭的工作也不是太难(当然大公司进不去,小公司还是可以的)。那个年代,大多数企业也不大在乎什么第一学历。
甚至在那个年代的辽宁大连,很多二本毕业的,都能够混的很不错。当然那时候也有人吐槽大学生不好找工作。但是,那个时候的难度和现在比并不是一个概念。要知道。2000年,全国应届的本专科毕业生一共才90万,而现在呢,近乎1200万。
所以那个年代,大学生供应少,而需求量相对合理,所以多数人上个大学,还是能找个不错的工作的。
但是,现在的问题出现了:每年1200万应届的本专科毕业生涌入社会,如此大的体量,全球所以大经济体加在一起,都无法解决这样的就业规模。而且事实上,很多二三本、大专毕业生虽然有了本专科学历,但是认知、思维、见识并不比小学生好多少,很多大专和民办本科,事实上就是大号托儿所。低智商牲畜扎堆之地。这也是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而第一学历的重视,根本原因在于:用人单位的岗位有限,但是筛选求职者,还需要一个标准,于是,第一学历筛选,也就产生了。
2、坏事儿不看第一学历其实,严格来说,不好的事情,是不考虑第一学历的。
比如说,如果某地出现雷区,需要人工排雷,大概率也是学历不限的:到时候别说函授大专的学历行不行,就算是小学毕业的,想报名都抢着要。
所以说,第一学历审查的存在,根本原因就是竞争太激烈。没有竞争的事情,是没有第一学历筛选问题的。
其实,人生苦短,死生之外没大事儿。年轻人要看开些,因为第一学历的苦恼也就几年时间。等过了30岁,就算是第一学历再好,指望单靠一张文凭找工作,无疑很不现实了。
前些天我在某音app看到一个博主,37岁失业在家,说是要考研翻盘,结果评论区一片嘲讽:什么自我感动、假积极、假努力。
其实我觉得这说法也非常不错:学历嘛,是有时效性的。对于中年人来说,学历只是个陪衬。好比40岁的人,即便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但如果没有别的资本,那么,结局也是处处碰壁。
学历无用论固然愚昧,但是,学历万能论是另一个极端。都是二极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