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在单位,别去操心他人,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磨炼

你有没有在单位犯过这种“傻”?看到同事做报表漏了关键数据,你帮着提醒三遍,结果人家回头跟别人说“他就是想显得自己能耐”;

你有没有在单位犯过这种“傻”?看到同事做报表漏了关键数据,你帮着提醒三遍,结果人家回头跟别人说“他就是想显得自己能耐”;新人写方案没抓重点,你熬夜帮着改,最后人家领功劳时提都没提你,还觉得你“好烦”。

职场里最扎心的真相:没人靠提醒觉醒,都靠摔疼了醒悟;你多管一分,别人就多敌意一分。这不是冷漠,是我们踩过无数坑才懂的职场生存法则。

1

劝不动?很正常

你总纳闷:明明是帮同事避坑,怎么反倒成了“坏人”?其实不是你嘴笨,是职场里每个人都有“护短”的本能,心理学里叫“认知防御”,说白了就是:同事宁愿相信自己的做法没问题,也不愿承认“你比他懂”,因为那会戳破他的“职场安全感”。

我之前在部门里就吃过这亏。有个同事总在截止日前一天才赶报告,好几次差点延误,我拉着他说“你可以提前列个进度表”,结果他翻个白眼:“我一直这么做,也没出过错啊,你操这心干嘛?”后来他真的因为赶工错填了数据,被领导批评,非但没谢我,反而觉得我“乌鸦嘴”。

你看,职场里的“提醒”,大多时候像“拆别人的台阶”。你以为是帮他,他觉得你在打他的脸。不是他不懂,是他没摔过那跤,就不想认你的理。所以别纠结“为什么劝不动”,不是你的问题,是他还没到“疼的时候”。

2

管太多?必遭嫌

有人说“职场要互相帮衬”,但“帮衬”和“操心”是两回事。

帮衬是同事开口求助时搭把手,操心是人家没开口,你就追着管这管那,这在单位里,叫“越界”。

我朋友之前带新人,总觉得“新人不懂,我得多盯着”。新人写PPT用错模板,她直接拿过来改;新人跟客户沟通慢,她抢过电话替人家说。结果新人没多久就跟领导提“不想跟她一组”,说“感觉自己像个傀儡,一点主动权都没有”。

职场里最忌讳的,就是把“自己的标准”当成“别人的要求”。

你觉得是“为他好”,他觉得是“你看不上他”;你花时间操心,他花时间记恨。管他人一分,不是攒人情一分,是结怨一分。毕竟谁也不想在单位里,背后总跟着个“挑错的人”。

3

该怎么做?有章法

不是让你当“冷漠的同事”,是要学会“聪明地不操心”。这3个办法,是我在职场摸爬滚打10年总结的,亲测管用:

第一,提醒一次就够。比如看到同事的方案有漏洞,你说“我之前做类似方案时,领导特别关注XX点,你可以看看”,说完就打住。听不听是他的事,你尽了提醒的义务,就别再纠结。

第二,用“分享”代替“说教”。别跟同事说“你该改”,要说“我之前踩过这坑,后来这么改就顺了”。比如同事总加班,你别催他“提高效率”,而是说“我之前也总熬夜,后来用Excel快捷键省了半小时,你要不要试试”,不说教,只分享,人家才不抵触。

第三,专注自己的事。你把自己的报表做得又快又准,领导夸你时,同事自然会来问“你有什么技巧”;你把项目做得漂亮,升职加薪时,那些之前嫌你“多管闲事”的人,反而会主动向你学习。职场里,你活成标杆,比你追着教人,管用一百倍。

写在最后的话:

职场不是家里,没人需要你“事事操心”;同事也不是亲人,你的“提醒”很可能变成“冒犯”。

不要随便介入别人的因果!

别再把精力花在“叫醒别人”上了,他没摔疼,你说再多都没用;他摔疼了,不用你说,自然会改。

今天起,少管同事的“闲事”,多花时间打磨自己的技能;少纠结“别人听不听”,多关注“自己做得好不好”。职场里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帮别人避坑”给的,是“自己不踩坑”挣的。

如果你也有过“劝同事反被怨”的委屈,如果你也想在单位活得轻松点,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那个和你一样“热心过头”的朋友,我们不用做职场里的“老好人”,做“清醒的自己”,就够了。

请点个“赞”和“在看”吧,愿我们都能:

管好自己的事,少操他人的心,在单位里走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