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谢正义,落马。
没有预兆,没有铺垫,只有标准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八字定调。可熟悉时局的人却心头一震——这一天,是2025年9月26日,而中央第五巡视组在江苏的巡视工作,刚刚于9月23日结束。
三天。仅仅三天。
一位正厅级干部,在巡视组撤离后不到72小时便被官宣查处,这绝非巧合。更像是一记精准的“收网”。
谢正义,1966年生,江苏泰兴人,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他的履历堪称“技术型官员”的典范:从徐州矿务局技术岗起步,历任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厅长,扬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后调任江苏省国信集团董事长,2021年出任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这一职位,掌管全省数百家国有企业、数万亿国有资产的监管与布局,是名副其实的“国资守门人”。
可如今,这位“守门人”自己却成了被审查的对象。
公开简历显示,谢正义在扬州主政长达八年(2013-2021),是近年来任期最长的扬州市委书记之一。他在任期间推动了江淮生态大走廊、城市快速路网、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政绩斐然。2021年调任省国资委,被外界视为“重用”。可如今回看,这是否也是一次“风险转移”?是否有人早已察觉风向,却选择将其调离一线?
更值得推敲的是他执掌省国信集团的那段经历。江苏省国信集团是省属大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业务涵盖能源、金融、房地产、新兴产业,资产规模超万亿。谢正义2018年至2021年任董事长期间,集团频繁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对外投资与股权置换。这些操作,是否为后续的“利益输送”埋下伏笔?
中央第五巡视组自2025年7月起进驻江苏,开展为期两个半月的常规巡视,重点聚焦“一把手”监督、国企改革、金融风险、生态环保等领域。9月23日,巡视组信访受理截止。三天后,谢正义被查。
这是否意味着,他的问题正是在巡视期间被集中反映、快速核查后锁定的?又或者,他本以为巡视结束便是“安全区”,却不知纪检监察机关早已“蹲点守候”?
有一种推测在坊间流传:谢正义可能曾试图在巡视期间“自保”——通过主动交代部分问题、切割关联人员、销毁边缘证据等方式,换取“过关”。但巡视组和纪委监委的联动机制早已成熟,信息比对、大数据筛查、信访交叉验证等手段,让“选择性交代”难以蒙混过关。他以为的“过关”,不过是幻觉。
近年来,全国多地国资委系统接连“失火”。从辽宁、四川到广东,已有数名省级国资委负责人落马。原因无他——**国资委虽不直接经营企业,却掌握着企业负责人任免、重大投资审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划转等核心权力**。这些权力一旦失控,便成为“靠企吃企”的温床。
比如,某国企混改项目中,资产评估是否公允?战略投资者引入是否合规?高管任免是否存在“带病提拔”?这些环节,都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暗门”。而谢正义作为“一把手”,若长期默许甚至主导这些操作,其违纪违法的空间将极为巨大。
有知情人士透露,近年来江苏部分省属企业推进混改过程中,出现过“低价转让优质资产”“引入关联方接盘”等异常现象。而这些项目,最终都需经省国资委审批。谢正义是否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推手”?目前尚无证据,但足以引发追问。
2025年,中央明确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安全、国计民生领域集中”,强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此背景下,清理“内鬼”、整顿监管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谢正义的落马,或许正是这场深层改革的“开刀第一例”——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他走过扬州的街头,视察过国信的电厂,坐在省国资委的会议室里拍板万亿投资。他或许曾以为,只要不碰“明面红线”,便可安然无恙。可他忘了,权力一旦脱离监督,哪怕藏得再深,也会在某个清晨,被一纸通报彻底曝光。
(本文基于官方通报及公开履历撰写,对未证实细节保持合理质疑与逻辑推演,旨在揭示权力监督的严密逻辑与反腐的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