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鲁迅夹烟遭投诉,史上最狂奶茶联名再躺枪!

鲁迅大概没想到,自己的毛背心会成为2025年入秋最火OOTD,更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在墙画上“夹了根烟”被投诉。这位

鲁迅大概没想到,自己的毛背心会成为2025年入秋最火OOTD,更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在墙画上“夹了根烟”被投诉。

这位文学巨匠最近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登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

从奶茶联名到景区墙画,从毛背心到文创周边,鲁迅正在成为顶流中的“话题制造机”。

要是最近去过鲁迅纪念馆,你大概率会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场景:

不少年轻人举着手机,对着一面墙画摆姿势——墙画上的鲁迅穿着长衫,指尖夹着一支烟,眼神锐利。

有人会特意找角度,拍出“和先生一起抽烟”的效果,甚至衍生出“给先生点支烟”的打卡梗,这面墙也成了小红书、抖音上的“网红打卡点”。

图源:小红书

可打卡热潮没持续多久,争议就来了。

有网友投诉,说这面“鲁迅夹烟”墙画会误导青少年:“现在都在控烟,景区里放着名人抽烟的形象,还被当成打卡噱头,孩子看到还以为抽烟是‘酷’事,这不好吧?”

图源:小红书

还有家长附和,希望纪念馆要么把烟的部分去掉,要么干脆换掉画面,比如“把夹烟的手改成握拳,既积极又正面”。

投诉一出,大家都等着纪念馆的回应,没想到对方的态度特别明确:“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改!

景区认为,这幅画并非刻意宣扬吸烟,而是通过鲁迅最具标志性的动作之一,展现历史人物的真实风貌与时代印记。

这番回应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大批网友拍手称好。

有人直言:“如果连历史真实都要为‘正确’让路,那我们还谈何铭记历史?”

翻阅史料可知,鲁迅一生与烟密不可分。

他的许多文章都是在烟雾缭绕中写就的,“鲁迅的烟”和“郁达夫的酒”一样,是民国文坛广为流传的佳话。

抽烟不仅是他的个人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思考与创作的伴随状态,也印着那个年代文人的真实状态。

纪念馆保留这一形象,恰恰是对历史的尊重,让后人能更全面地感知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

若因控烟就抹去这一细节,无异于对历史的篡改,也削弱了人物本身的复杂性。

也有理性声音指出,游客“打卡点烟”的行为确实不妥,景区应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加强控烟宣传,引导公众文明参观。

但这与墙画本身无关——问题不出在“画中烟”,而出在“画外人”。

因为一幅墙画、一根烟,网友们吵得不可开交。

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鲁迅之所以为鲁迅的精神内核——是否在一次次话题狂欢中被忽略了?

有意思的是,比起“夹烟墙画”的争议,更让网友炸毛的,是去年乐乐茶搞的“鲁迅联名”——

毕竟墙画是还原历史,可联名要是没走心,就成了“消费名人”。

先说说鲁迅在大家心里的分量:

他不是随便一个“文化IP”,是课本里的“常驻学霸”,是写《阿Q正传》《孔乙己》的“国民性解剖师”,更是以文为药、喊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的思想家。

我们对他的在意,本质上是对他精神内核的认同,可乐乐茶的联名,偏偏把这些都丢了。

事情发生在去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乐乐茶和译林出版社联名,推出了一款叫“烟腔乌龙”的奶茶,还搞了个“老烟腔 新青年”的主题。

图源:小红书

结果刚上线,就被骂上热搜。

首先是肖像权翻车。

鲁迅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乐乐茶没经过后人同意就用,鲁迅长孙直接发出律师函,控诉“未经授权使用鲁迅肖像,涉嫌侵权”。

图源:乐乐茶

这一下,联名的“合法性”先没了。

更让网友受不了的是产品和主题的违和感。

先看名字“烟腔乌龙”,光听这四个字,谁能不联想“烟味”?奶茶是喝的,“烟腔味的奶茶”想想都让人反胃;

再退一步说,鲁迅这辈子都没见过奶茶,硬把他和“烟腔乌龙”绑在一起,就像给李白推销“威士忌”,给杜甫卖“汉堡包”,违和感拉满。

图源:乐乐茶

更讽刺的是时间点——世界读书日。本来是推广阅读、致敬文人的日子,结果乐乐茶主打“老烟腔”。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在蹭鲁迅“抽烟”的标签,甚至有人觉得这是在抹黑:“把文学家和‘老烟枪’挂钩,这是致敬还是调侃?”

其实奶茶联名文化IP不是不行,关键是得“走心”。

看看之前喜茶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联名,就知道什么叫“教科书级操作”。

当时喜茶推出了“作家限定款”,周边上印的是鲁迅、朱自清、胡适、林徽因的卡通形象,不是搞怪丑化,而是透着文雅;

图源:喜茶

更重要的是,每个形象旁边都配着作家的经典名句:

鲁迅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朱自清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图源:喜茶

年轻人买奶茶的时候,既能拿到可爱的周边,又能重温课本里的经典,甚至有人因为这个联名去翻《朝花夕拾》《背影》,这才是联名的意义。

不是蹭IP流量,而是把文化精神揉进产品里,让年轻人愿意主动靠近这些作家。

对比之下,乐乐茶的翻车就很明显了。

它只看到了鲁迅“抽烟”这个表面标签,却忘了他的精神内核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

联名不是硬蹭,要是只盯着名人的“梗”做文章,最后只会变成“翻车现场”。

虽然有奶茶联名翻车,但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是“长红顶流”。

从出版社到文创品牌,都在琢磨怎么把他的“魅力”传递给年轻人,而且不少尝试都挺成功。

比如五四青年节加上鲁迅诞辰140周年那阵,后浪出版就联合推出了“野草青年”系列礼盒,里面有《新青年》手账本、“由ta去罢”渔夫帽、“彷徨”金属书签等文创设计,销量不俗。

图源:后浪出版社

更火的是最近上海书展上的“鲁迅同款毛背心”——这件背心直接冲上热搜第一,还被网友称为“文豪战袍”。

图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它不是随便做的款式,而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文创品牌,严格复刻1930年鲁迅常穿的紫色毛背心。

背后还有个暖到人心的故事:这件背心的“原型”,是1926年许广平在广州亲手织的,当时鲁迅在上海,收到后特别开心,在《两地书》里特意写:“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无须棉袍了。”

百年过去,这件带着爱意和烟火气的背心,成了年轻人表达文化认同的方式。

有人穿它去书店打卡,有人穿它写稿子,甚至莫言、学者赵冬梅、古董大家马未都都跟着上身,玩起了“鲁迅OOTD”。

网友的调侃也特别可爱:“穿上这件背心,写稿都变快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穿搭’,比穿潮牌还酷。”

图源:小红书

可就在这些优质文创圈粉的时候,也有一些“乱象”让人揪心。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问题鲁迅文创”:

把鲁迅的脸改成四方脸的“臭豆腐形”,说是“接地气”;做成圆脸“面团型”,还戴个海盗眼罩,美其名曰“萌化”;

更离谱的是,还有染着金发、挂着金项链的“社会版鲁迅”......

这些设计出发点不是致敬,而是把“大先生”当成了博眼球的“表情包”。

诚然,文创是要好玩,可“好玩”不代表可以无底线。

鲁迅之所以频上热搜,正因为他是国民级文化符号,拥有跨越时代的影响力。

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警惕:商业可以借势文化,但绝不可消费文化。

鲁迅IP的核心从来不是“烟”,而是“魂”——是他犀利的批判精神、深邃的思想观点,以及那一代文人的风骨与担当。

文创开发不是不能做,但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历史、合法授权的基础上,要传递真正的文化价值,而非流于表面、甚至恶俗的符号拼贴。

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被娱乐化的鲁迅,而是一个依然能照亮现实、让人清醒的鲁迅。

评论列表

用户75xxx42
用户75xxx42 4
2025-08-27 23:30
间谍母拳组织出招了,目前的标题是借抽烟的问题大搞男女对立、文化渗透,[抠鼻][抠鼻][抠鼻]
唯利是从的时代
唯利是从的时代 3
2025-08-27 12:17
你们这种肆无忌惮的投诉行为就能正确引导青少年了?现在的老师在什么不敢管学生?还不是被你们投诉的!
用户15xxx34
用户15xxx34
2025-08-28 08:22
都要改历史了吗,好,都派去打日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