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知道尤三姐为什么会自刎,就得先搞懂柳湘莲为什么要悔婚。
柳湘莲悔婚说过一句话:
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
有些人以为柳湘莲无法接受尤三姐的不贞(是否不贞未有定论)。就当尤三姐先前已失身姐夫,但以柳湘莲的为人,他未必绝对不能接受老婆非清白之身。事实是,这桩婚事背后所牵涉的,远远比老婆不清白要严重得多。
仔细看看会发现,从头到尾,都是尤二姐和尤三姐单方面想脱身,但贾珍和贾蓉父子却从未放弃过对这对姐妹的纠缠。
贾珍呢,想和尤三姐“吃个双钟”,甚至还有更恶心的想法,大家一起吃个“杂烩汤”。“杂烩汤”什么意思,可自行去查。而贾蓉的内心活动,则为“剩忘八”的寓意作了绝好的注解。
却不知贾蓉亦非好意,素日因同他姨娘有情,只因贾珍在内,不能畅意。如今若是贾琏娶了,少不得在外居住,趁贾琏不在时,好去鬼混之意。贾琏哪里思想及此,遂向贾蓉致谢道:………
贾琏可是贾珍的堂弟,贾蓉的叔叔,可这两父子行事,有拿贾琏当兄弟,当长辈了吗?说句不好听的,贾琏本人也是被算计的“剩忘八”。只是珍蓉父子两个错算了尤二姐打算死心塌地跟着贾琏了,更错算了尤三姐的觉醒和决绝。
贾琏这人,一向比较单纯好哄,当然也不是很在意做所谓的“剩王八”。即便是在贾府,琏二爷也算是顶顶开放的人了,丫鬟媳妇小厮哪个都不放过,香的臭的都接受。如果尤二姐婚后仍然跟珍蓉父子俩不干不净,只要不闹到明面上来,估计贾琏也不太在乎。
相比贾琏,柳湘莲可是聪明得多,也讲究得多。柳湘莲虽然没有全知视角,但是贾珍贾蓉什么货色,宁国府什么风气,路人皆知。
他所将面临的局面,不仅仅是娶了一个“不清白”的老婆这么简单,而是从此和宁国府的一帮烂人扯上关系,乌烟瘴气一地鸡毛。贾珍、贾蓉天天往自家后门乱窜,今儿他来,明儿我来,后儿一起来。
这不是婚姻,这是欺骗和羞辱。所以当他知道尤三姐身份的那一刻,以柳湘莲的性格就绝不可能默默受辱 。
而尤三姐呢?有不少人对她口诛笔伐,说她找老实人接盘。别说她不是找人接盘,就柳湘莲也不能说是老实人吧。他是世家子弟,但却行走江湖,客串戏子,眠花宿柳之事也有。何况看尤三姐的性子,像是找人接盘失败就自杀的人吗?
其实尤三姐就算嫁不成柳湘莲,她也并不愁嫁。
我们看看她的条件:
绝色,而且是贵公子们和奴仆们共同欣赏,无可争议的绝色,面庞身段儿和黛玉不差什么。
经济条件,贾府发嫁小姨, 贾琏之前和尤老娘说的是“一应彩礼都有我们置办,母亲也不用操心”,对柳湘莲也不要金帛之定, 只不过取个信物。可以说,除了那把当作定礼的鸳鸯剑和结婚本人,男方什么都不用出。
长期利益,娶了三姐,从此就是贾珍、贾琏共同的连襟了,妻子裙带上拴着宁荣二府的权势富贵。大的好处就算捞不着,谋个大观园种花种树的差事,或者跟同乡争土地时行个方便,像这种指头缝里漏下来的好处,都够普通人辛苦个几年了。
权衡利弊,愿意结这个亲的人只怕能从宁荣街一直排到都察院了。
可是尤三姐不愿意。尤三姐如果只是想找个愿意娶她的人,太容易了,无论是柳湘莲悔婚之前还是悔婚之后,她想找个才貌双全的也容易,只要不要求品行和风骨就行。
柳湘莲若是一开始等不来,或者当场就编个理由推辞了,也罢了,尤三姐不至于这么激烈反抗,也就默默吃斋念佛,孤独终老了。
偏偏她等到了,柳湘莲既许了婚,便给了她念想。鸳鸯剑的主人是个风尘侠士,是个可能救她出魔窟的人,是红拂女的李靖,是梁红玉的韩世忠,是她尤三姐的柳湘莲。她非他不嫁。
可柳湘莲的悔婚,断绝了她挥绝不堪回首的过去、嫁给一个心爱之人的可能。
尤三姐远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是绝了痴心。
她是个刚烈女子,所以她选择了自刎。
其实这个故事细究起来,它就是个无解的死局。
柳湘莲在打听清楚了未婚妻是谁后,若不悔婚,那就证明他是奔着有条件当“王八”去的。如此便是三姐看走眼了。但柳湘莲的悔婚恰恰印证了三姐的识人之明。
而三姐不必自辩,唯有一死。因为辩是辩不明白的,她说多少废话都是苍白的。她死了,才能剖白一颗真心。柳湘莲果真回应了她的真心,不负妻义。
柳湘莲倒不是觉得自己害死了一个无辜的生命,而是发现了尤三姐的刚。不论她以前如何,她是真心实意要跟他过的。
柳湘莲是一个有侠气的人,当他发现尤三姐是一个值得他共渡一生的人之后,他不会在意三姐之前是否落入淤泥之中。
他若是能早些明白三姐的真心和刚烈,他原本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柳湘莲悔不当初,但是三姐不死,他就不会悔。这终究是一个死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柳湘莲和尤三姐其实都很无辜。柳湘莲是怕接盘吗?他怕的是婚后当“乌龟”。尤三姐是找人接盘吗?她只是想脱离苦海。
他们两人,灵魂高度契合,都是完全的理想主义者,都游走在主流社会的边缘。最后一个耻情归地府,一个一冷入空门,都超越了红尘,彻悟而弃世。死和出家,殊途同归。
这两个人都有先秦之风,烈女和侠士的作风,好比红拂女与李靖。
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当然不必出家,他完全可以继续大好人生,正如渔父不必自沉,尾生不必抱柱。但他们偏偏不按常理出牌。这一类人的行事,寻常人不懂,也不必懂。
《红楼梦》开篇所言的“秉正邪二气”而来之人,用来论证柳湘莲尤三姐等人,便恰如其分。常人笑其痴,实际上是至情至性,非世间凡俗人品。
这是用来欣赏的艺术性人格,是一切美好品质的极致和夸大,若用世俗的浪荡子、接盘侠之类的词汇来评价他们,实在是不知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