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跨越山海的能源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书写着互利共赢的当代丝路故事。
截至2025年8月27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累计安全平稳运行5749天,创造了1200多个长期稳定的本地优质就业岗位。
这条能源大通道自投产以来,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过5000亿立方米,惠及中国2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5亿多人口。
01 互利共赢,打造全产业链合作典范
中国石油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始于1997年,当时中国石油参股了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项目。
经过近28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成功打造了以阿姆河天然气项目、阿克纠宾项目为代表的“明珠”项目。
这些项目形成了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运营、炼油及油品贸易、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油气装备和运输、信息技术及后勤保障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合作成果显著。阿克纠宾项目从年产原油只有200多万吨,逐步发展为年油气生产规模超千万吨的大型油气企业。
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项目,发现并落实了6个千亿方气区,使阿姆河项目成为中国石油在境外第一个拥有千万吨级油气产量当量、百亿立方米供气能力的天然气项目。
今年6月,中国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在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领域的合作。
02 技术创新,驱动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更多依靠管理提升转变。
阿克纠宾公司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重协同的勘探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国内外联动的技术创新链条。
这一创新体系成功破解了不同类型油气田的生产难题。中国石油发挥整体技术优势,通过自主勘探,发现了1991年以来哈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北特鲁瓦油田。
并突破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复杂碳酸盐岩油田开发的世界级难题。
数智化转型成为合作新亮点。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加快数智化转型,构建起“需求—采购—库存”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模式。
中哈天然气管道以阿拉木图调控中心数字化转型作为突破点,通过新技术应用带动管道管理升级。
在新能源领域,PK公司利用油区内丰富的风能资源,从2022年开始建立绿色能源发展专班机制,推进风电项目逐步落地。
阿克纠宾公司完成一期100兆瓦自消纳风电项目预可研并上报审批,计划今年年底前启动招投标工作。
03 民心相通,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未来
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助力当地社会发展。
统计显示,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创造就业机会超4万个,员工本土化率超过95%。
中国石油赞助建设了哈萨克斯坦国家舞蹈学院等一批重要公益项目,资助数百名优秀学生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
在中亚地区公益捐助累计超4亿美元。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更促进了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
在绿色发展方面,中油国际管道公司推动新能源与油气业务融合,形成压气站余热利用、供配电优化等核心技术储备。
奇姆肯特炼厂实行现代化改造后,在每年节约清洁水1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90%、减排二氧化硫3万吨的基础上,今年开启火炬气回收和大气监控项目。
阿姆河天然气公司5年来累计节约自用气1.443亿立方米,大幅降低碳排放。
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的成功实践,不仅保障了能源安全,更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条横跨中亚的能源动脉,不仅输送着天然气,更传递着合作共赢的理念。
从里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中国石油的能源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