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二十九》卷是《方技传》,主要记载了华佗、杜夔(音律家)、朱建平(相术大师)等人的事迹。《华佗传》后边裴松之注引了曹丕、曹植兄弟的一些文章,记载了曹操召集了一大批术士在自己身边。
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郤俭。始能行气导引,慈晓房中之术,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卒所以集之于魏国者,诚恐斯人之徒,接奸宄以欺众,行妖慝以惑民——曹植《辩道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世上有方士,魏王全部召集到自己身边,其中甘陵郡甘始,庐江郡左慈,颍川阳城人郤俭。甘始能够行气导引,左慈通晓房中术,郤俭擅长辟谷,都号称有三百岁。

除了曹植的《辩道论》,曹丕的《典论》,《后汉书·方技列传》、《神仙传》、《太平预览》等许多材料也有这些奇人异事的相关记载,出于好奇心,我这里整理一下,和大家一起探探究竟:
左慈——房中术、瞬间移动左慈,自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少居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后汉书》说他少有神道。除了曹植所说他通晓房中术,还有几个神奇的小故事。
有一次,左慈出席曹操的宴会,曹操笑着环顾各位宾客说:“今日贵宾聚会,山珍海味大致齐备了。所缺少的,只是吴国松江中的鲈鱼做的鱼末子了。”左慈说:“这容易搞到。”于是他要了一只铜盘,装满水。用竹竿安上了鱼饵在盘中垂钓。一会儿,便钓出一条鲈鱼。

曹操热烈鼓掌,宴会上的人都惊讶不已。曹操说:“一条鱼不能使宴席上的宾客都吃上,有两条才好。”左慈就又下饵钓鱼,一会儿,又钓出一条,与前一条一样,都有三尺多长,新鲜得十分可爱。
曹操便亲自走上前去把它做成鱼末子,赐给宴席上的每个人吃。曹操说:“现在已经搞到了鲈鱼,遗憾的只是没有蜀国的生姜作佐料。”左慈说:“这也容易。”曹操怕他在近处买,就说:“我过去曾派人到蜀国买锦缎,你可以命令别人告诉我委派的人,让他多买二端(六丈为一端)。”
左慈走了,一会儿就回来了,搞到了生姜,又对曹操说:“在卖织锦的启铺里见到了您所派遣的人,我已命令他多买二端。”后来过了一年多,曹操所委派的人回来,果然多买了二端织锦。曹操问他,他说:“过去某月某日,我在店铺里遇见一人,他把您的命令传达给了我。”
曹操外出到近郊游玩:陪同他的士大夫有一百多人。左慈就送来一瓶酒。一片干肉,亲手倾倒酒瓶,向每个官员敬酒,官员们没有不吃饱喝醉的。曹操觉得奇怪,派人追查其中的缘故。走访了卖酒的店铺,原来他们的酒和干肉昨天全部丢失了。

曹操大怒,暗中打算杀掉左慈。有一次,左慈在曹操的宴席上,曹操正要逮捕他,他竟退进墙壁里,忽然不见了。曹操就悬赏搜捕他。有人在集市上看见了他,正要捕捉他时,集市上的人却都与左慈一模一样,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左慈。
后来,有人在河南阳城山顶遇见左慈,就又追赶他,他就逃进了羊群。曹操最终也没有杀掉左慈。后来,左慈告诉葛仙公说他要进霍山炼九转丹,传说终于得道乘鹤而去。
甘始——长生三百岁秦皇汉武,还有历代帝王,最梦寐以求的自然是长生不老,这也是一提起方士、术士大家最容易想到的。甘始就是这方面“人才”,曹植说他“老而有少容”,意思是说虽然年纪很老了,但容貌非常年轻。

曹植说,甘始话虽然很多,但很少实话实说。有一次曹植让所有人都退下,和甘始单独相处,循循善诱之下,甘始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老师是韩世雄,我曾经和老师在南海炼金,前后多次,投了数万斤黄金到海中。
又说:梁冀掌权时,西域胡来献香罽、腰带、割玉刀,后悔当时没有拿一些。车师国以西之地,生下孩子先劈开后背把脾取出来,是为了让孩子少吃饭多干活。还说有一种药,如果放在鲤鱼肚子里,可以让鲤鱼在沸水中自由游动。
郤俭——辟谷百日郤俭的绝技是辟谷,曹植为了验证郤俭是不是真的能够不吃不喝,吃饭睡觉都和郤俭在一起,结果一百天以后,郤俭虽然辟谷,但仍然行动如常。曹丕说郤俭吃茯苓,因为他,茯苓的价格都涨了不少。
我特地查了一下,茯苓是一味中药。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

茯苓的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曹丕还记载,议郎安平李覃跟郤俭学习辟谷之术,也吃茯苓喝寒水,结果拉肚子拉死了……
虽然左慈等人的手段炫目近乎天人;虽然曹植亲自确认郗俭能够做到辟谷百日,至少曹植没有发现端倪,但是曹操、曹植对待这些方士的态度却比较轻忽,并没有非常宠信他们或者给予很高的地位。
曹丕、曹植兄弟文章中更多流露出的,是对这些术士的怀疑和调笑(自家王与太子及余兄弟咸以为调笑,不信之矣)。曹操招揽郤俭等方士的战略意图,曹植在《辩道论》中明确指出是为"聚而禁之"。通过将具有社会号召力的方士集中管控,防范其"接奸宄以欺众,行妖慝以惑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