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筷子,从来没断。
听说肖央身家百亿了?王太利却“消失”了?好多人跑来问我:这兄弟情是不是塑料的?肖央为啥不提携老哥们?今天我得说句大实话——你们都被表象骗了。
看看今年3月的常州音乐节。肖央和王太利又站在一起唱《老男孩》。肖央在台上乐:“出来主要是为了辟谣,总有人说我们‘分手’了。”台下观众哇哇叫,好像青春一下子回来了
2007年,那会儿还没短视频啥事。王太利是个痴迷音乐的老大哥,肖央是个拍广告的年轻导演。两人在798艺术区碰上了。一个60后,一个80后,差了整整十一岁。王太利那时候装得特“老板范儿”,其实心里虚。肖央觉得人真能装。后来才知道,那是紧张。
结果呢?越聊越投缘。凑了二十万,拍了个《你在哪里》。水花都没溅起来。钱全打水漂了。
2010年,机会来了。有个项目给十万块让拍十分钟的短片。俩人一拍就是四十分钟,舍不得剪。自己垫了七十多万。拍得正起劲,王太利接到消息:父亲病重了。
医院、剧组两头跑。他希望父亲等等他,等到他成功那天。可惜父亲最后还是因为淋巴癌走了。王太利崩溃了。他和父亲感情最深,父亲是带着遗憾走的——一直担心这个“不务正业”的儿子。
《老男孩》出来了,火了。“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满大街都在唱。可是王太利最想分享的人已经不在了。
后来那首《父亲》,就是王太利想对父亲说的话。“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这歌词谁听了不哭?
2014年,《小苹果》炸了。从广场舞大妈到美国音乐奖,全在“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筷子兄弟成了全民组合。
然后呢?然后就“散”了。
肖央一头扎进电影圈。《唐人街探案》《误杀》,一部接一部。票房几十亿。王太利呢?好像消失了。偶尔在电影里客串,反响平平。
外界开始猜了:肯定闹翻了!肖央现在这么有钱,都不拉兄弟一把!
真不是这么回事。
王太利压根不想天天抛头露面。他大肖央十一岁,想法不一样了。父亲去世后,他更珍惜家庭。音乐还在做,只是转到幕后。培养女儿出道,享受家庭生活。人家觉得这样挺好。
肖央在《吐槽大会》上解释过:“大哥不爱表演,不想抛头露面。”
2018年,《吐槽大会》请了筷子兄弟。两人在台上互相吐槽。肖央说王太利上节目前焦虑得像丈母娘。王太利说肖央老给他下套演女角。
但说到解散,肖明明白白地说:“我们两个一起走到现在,主要是因为有真感情,我早就把王老师当成我家亲戚了。”
去年11月,他们还在“何以中国”活动上合体唱《父亲》。不同的阶段唱这首歌,都有不同的感悟。
有人说肖央身家百亿了。具体多少不知道,但肯定是成功了。王太利呢?也没闲着。搞音乐公司,投资《明日之子》,给《乘风破浪的姐姐》做配乐。只是不爱炒作,低调过日子。
两人走的路不一样了。一个在台前闪光,一个在幕后耕耘。但这不代表兄弟情没了。
《误杀2》首映,王太利突然出现。肖央脱口而出:“我家人来了。”那表情,装不出来。
这个时代太急了。急着下判断,急着贴标签。看见两个人不常在一起,就一定是闹翻了。看见一个成功一个低调,就一定是没提携。
其实想想,真正的兄弟情,不是非得天天捆绑在一起。是你追你的奥斯卡,我搞我的IPO,但心里还留着对方的位置。
王太利说得实在:“友情的维持并不是靠频繁接触,而是心灵的契合。”
想想也挺有意思。这个圈子里,多少组合解散时撕得很难看。为名、为利、为谁多谁少。
筷子兄弟给了我们另一种可能:尊重彼此的选择,在各自路上安好。
肖央拍电影,王太利做音乐。偶尔聚在一起,唱唱《老男孩》。挺好。
非得要求成功的那个必须“提携”兄弟,是不是另一种道德绑架?凭什么肖央成功了,就得对王太利的人生负责?人家选择低调生活,怎么就一定是不幸?
也许,真正的兄弟情,恰恰是让你做自己。
两根筷子,方向不同了,还是那副筷子。缺了哪根,都不叫筷子兄弟。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