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徐霞客来到贵州盘州双凤镇时,当时这里还叫做普安州,普安叫了数百年,直到清朝灭亡前才改称盘州,民国初年盘州又改盘县,1978年建立六盘水市,盘县就是六盘水市的那个“盘”,2017年撤县设市,叫做盘州市。
52岁的徐霞客在盘州逗留了10天左右,去了碧云洞、丹霞山等地方,记录了盘州的山川河流、地貌地形等。还在《黔游日记》有感而发:“然是城文运,为贵竹(筑)之首”,什么意思?盘州这个地方,文运繁盛,在贵州各地区,相当领先。
徐霞客离开298年后,那一年是1936年,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军团和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先后来到了盘县,在双凤镇召开了盘县会议,确定了共同“北上抗日”的方针。1999年,盘县县城从双凤镇搬到了红果镇,600年的盘州古城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盘州,和贵州很多城池一样,最初来自明朝初年的屯兵,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县城搬走后,老城逐渐被遗忘在群山之间,鲜有游客到来。
但作为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城,盘州留下了很多岁月的遗迹,同时作为大山之中的城市,也有着很多壮美的自然风光。
盘州古城盘州古城中首推普安州文庙,由于盘州历史上有普安、盘州、盘县三个称谓,所以这里的历史文物也是以文物始建时的地名命名,例如文庙是在明朝建造的,所以是普安州文庙,而红军开会时叫做盘县,所以称为盘县会议旧址。
普安这个地名其实一直在用,明代以来的普安州是现在的盘州市,隶属六盘水市,而现在的盘州市旁边另有一个普安县,隶属黔西南州。
徐霞客去过的普安州就是今天的盘州老县城双凤镇,他在游记中写到“桥南即为普安城,州、卫俱在其中”,双凤镇在山谷中,几乎没什么平地,所以连文庙也是依山而建,阶梯式上升。
因地制宜的文庙不少见,但极少有坡度这么大的,普安州文庙还真是我去过最陡峭的文庙。去一趟文庙等于爬了一座山,确实是不同寻常的体验。
普安州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600多年间虽历经多次重修,但岁月的痕迹依然非常明显,古色古香,还完全免费。
开头说了盘州这个地方文运昌盛,历史上应该有很多书院,如今保存较好的是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的凤山书院,坐落于盘州市双凤镇凤山东麓,也是盘州历史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官办书院,书院门前有石笔,这地方也适合俯瞰盘州古城。
碧云洞不过如今的碧云洞是一个荒废景点,大多数摩崖看不清楚,洞内漆黑一片,可能和徐霞客来时也差不太多,这样的溶洞在贵州太常见,徐霞客之所以来,估计主要原因还是碧云洞离老县城只有一公里,比较容易到达。
丹霞山护国寺在路上,还偶遇了一处在别人家院子里的清代节孝坊,叫做粑粑铺节孝坊,牌坊保存很完整,是系清代郡人蒋尚春妻董氏的节孝坊,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也有100多年历史了,其实盘州的历史古迹还是很多。
小冲墓群我们去时正好遇到文保管理员,也是家族的守墓人,他每天都要巡几次墓,操着浓重的贵州口音和我们讲解,虽然没听太懂,但大致也了解了哪几座墓最有看头。
妥乐古村盘州还有一些季节性比较强的自然景点,最有名的当属妥乐古银杏风景区,每年大概也就是银杏黄了的那几个星期游客最多,整个妥乐村里有古银杏1200余株,树龄基本都在300年以上,最长者为1500年。
乌蒙大草原还有每年夏天六盘水市最火爆的景区乌蒙大草原,贵州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草场,10万亩草场、4万亩矮脚杜鹃,暑假来的话一定要避开高峰期,要不堵车会让你游兴全无。说实话,高山草甸风光个人觉得很一般,但如果你去乌蒙大草原,一定要去山脚下吃一顿牛肉,纯天然放养的贵州小黄牛,堪称六盘水牛肉的天花板了。
徐霞客在盘州呆了10天,除了城区外,他主要就是去了碧云洞和丹霞山,去的地方也不多,为什么呆了这么久呢,其实主要原因一是找不到脚夫,二是钱被偷了,幸而得到麻城人金重甫相助,才得以重新上路,从贵州进入了云南。
贵州地无三尺平,从古至今都是山高路远,有历史的城市大多位于交通要道上,盘州自古便是滇黔古道上的重镇,600多年的历史,徐霞客的加持,让这座古城更有沉淀。夏天去六盘水避暑的朋友,有空也可以去盘州看看,吃点最地道的牛肉,走走驴祖打卡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