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老幼共托”:托育投资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当银发浪潮与少子化时代交汇,“老幼共托”以创新模式整合养老托育资源,开辟社会刚需与投资价值的双重蓝海。按最近项目团队跟进

当银发浪潮与少子化时代交汇,“老幼共托”以创新模式整合养老托育资源,开辟社会刚需与投资价值的双重蓝海。按最近项目团队跟进的一个老幼同托项目可行性研究,我们从成本控制、收益结构、政策红利与运营策略等维度,厘清这一民生工程背后的商业逻辑——在解决“一老一小” 社会痛点的征途上,掘金“朝夕产业”的价值洼地。

市场前景:刚需驱动,政策东风

养老需求激增

202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一老一小”催生万亿级市场。

生育率走低致幼儿园空置率攀升(2023年在园幼儿减少535万),形成“养老缺位”与“托育过剩”的结构性机遇。

案例实践:

江苏泗阳某幼儿园转型后,25位老人快速入住,市场刚需凸显。

2024年全国新增注册“老幼共托”企业9.2万家(同比+20.3%)。

家庭照护困境

双职工家庭面临“养老带娃难兼顾”,家庭因照护压力收入下降20%,职场女性尤甚。

大多养老机构远离居民区,社区托育覆盖率低,形成“养老远、托育少”困局。

政策强力赋能

国家政策: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扩大普惠养老、托育供给”,多地将其纳入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场地、补贴及税费优惠。

地方政策:

山西:普惠托育补助500元/托位/月

山东:公建民营模式引社会资本

江苏:适老化改造直补1.5万元/户

鼓励闲置幼儿园改造,降低投资门槛。

成本投入:轻资产运营,控本增效

1. 初期改造成本

场地改造:

复用闲置园所/社区场地,节省建造成本60%-70%。

设备采购:

兼顾老幼需求的设备(适老器械+托育设施),占初期投入大概30%-40%(按本项目测算及对标分析,120+30人的老幼共托规模,设备费大概50-80万元)。

资质认证:

托育(卫健备案)+养老(民政审核),认证费约5-10万元。

2. 人力成本

人力支出占比

如果能顺利培养或招聘到复合型人才,实现人员的高效配置,人力成本能控制在运营成本的 30%-50%左右,但这一比例会因地区差异、机构规模、运营模式等因素有所不同。

3.  日常运营成本

场地费用:

争取政府免租/低租(社区嵌入式),则场地费用主要以维护费为主(租金占比通常15%-20%)。

能耗与耗材:

水电费占8%-12%;餐饮占15%-20%(如联动共享厨房可降12%)。

经营成本:

年保费3-5万;安防系统投入10-15万(占运营成本5%-8%)。

收益分析:基础托底,增值创利

1. 基础服务收费

托育服务:

通过老幼共托模式,西安本地家庭的托育成本由原来的5000元/月能够降到3500元/月左右(参考西安雁塔区),如果再有弹性提供临时托/计时托进行费用平衡,将会更低。

养老服务:

通过老幼共托模式,西安本地家庭的养老全托月费由原来的3000元/月能够降到2500元/月左右(参考西安雁塔区),如果同步再增加“服务积分”吸引老人参与托育服务,可以进一步降低养老费用。

2. 增值盈利来源

康养医疗:

助浴、理疗等(客单50-200元,利润超40%),引入中医等刚需可占收入25%。

研学课程:

“老幼共学”课(单次30-80元)、周末研学套餐(150-300元),通过课程定制化需保证复购率超60%。

社区电商:

销售适老/儿童产品,毛利率25%-30%。

3. 政府补贴红利

建设补贴:

参考深圳托位补助6000-10000元/人。

运营补贴:

参考山西补助500元/托位/月。

税费优惠:

各地有增值税减免、房产税优惠等,年省5-10万元。

核心策略:精耕细作,合纵连横

轻资产与资源整合

场地复用:

本项目采用“动静分离”轻量化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30%以上。

设备共享:

公共空间分时复用,采用共享厨房,整体降本约20%。

精细化运营

盈利结构:

本项目通过设置“托育+养老+课程+旅居+研学”模式,经收益测算,基础服务收费可覆盖70%-80%成本,增值服务能够贡献20%-30%利润。

补贴利用:

项目可取得政府各项补贴,可贡献5%-15%利润。

人力优化:

“主岗+兼职”模式(幼师兼老年辅导员)可降低人力成本约10%,和高校及协会联动广泛引入社区志愿者参与管理。

能耗管理:

采用智能设备,降低水电成本约10%-15%(年省约3万)。

情感黏性:

“老幼结对”活动(手工、陪伴)提升情感年限,同步增加年度续费率(需达到80%以上)。

老幼共托模式,贵在“致广大而尽精微”。

短期(1-3年):借轻资产改造、政策协同(场地、补贴)快速实现成本收益平衡,聚焦社区整合,以1-2个项目完成模式精细化研究、人才队伍全面培养、自由品牌建立。

中长期(3-5年):依托品牌输出、数据驱动、代际增值服务构建可持续竞争力,逐步形成稳定的区域发展,形成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健全的人才队伍进行多项目拓展及管理服务输出。

投资要点:

优选区域:老龄化率高、居住密度大、托育需求旺、消费力较高的区域。

策略组合:基础服务 + 增值服务 + 政府补贴+服务溢价四箭齐发。

筑牢根基:强化人才储备、品牌打造、模式研究、风险管控、稳步发展。

唯有如此,方能在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扩大普惠养老托育服务的广泛需求的同时,找到社会价值与商业回报的最优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