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成本28元卖7万!养老诈骗团伙被端,上千老人血泪教训

一通电话骗走七万,普通保健品摇身变“神药”最近,浙江宁波警方破了个大案子——专门盯着老人的诈骗团伙栽了!起因是77岁的刘
一通电话骗走七万,普通保健品摇身变“神药”

最近,浙江宁波警方破了个大案子——专门盯着老人的诈骗团伙栽了!起因是77岁的刘老太报警:她接到“国医大师助手”电话,说能“包治她的病”,还强调“别去医院别买别的药”。随后“大师”亲自来电,称三种“特制神药”就能救命,还夸她是“会员”“徒弟学员”破例问诊。

刘老太信了。先交1000元“诊金”,接着“工作人员”每天嘘寒问暖,吹“大师医术”“药材名贵”。哪怕她后来有点怀疑,也被话术套牢,陆续转了7.1万尾款。结果“大师”失联,“神药”吃完没效果。警方一查,所谓“特制药”不过是成本不到28元的普通中成药,连“抗癌、化结节”功效都没有!

顺着线索深挖,宁波公安联合多地警方,先后端掉两个诈骗窝点,抓了47个嫌疑人。更震惊的是,这伙人专骗全国老人,仅宁波就有16名受害者,涉案20万;全国受害者超千人,总金额近千万!

这不是卖药,是啃食老人的“养老钱”和“救命钱”1. 骗子的套路,刀刀扎在老人的软肋上

刘老太的遭遇,不是个案。这些诈骗犯太懂老人了——他们抓住两点:一是“怕病”,二是“怕孤单”。

先打电话冒充“专家助手”,用“包治百病”戳中老人对健康的焦虑;再包装“国医大师”身份,用“会员”“特殊照顾”拉近距离。刘老太后来回想,那些“工作人员”每天准时问候,连她提过孙子要考试都记着,比亲闺女还“贴心”。这不是服务,是“情感绑架”——等你习惯了他们的“关心”,再推销“神药”,老人根本舍不得拒绝。

更可恨的是,他们算准了老人“病急乱投医”。刘老太有慢性病,不敢随便去医院,怕麻烦子女,就想找个“靠谱大夫”。骗子就利用这种心理,切断她和正规医疗的联系,把普通药吹成“救命稻草”。等钱转走了,“大师”就消失,老人连个追责的地方都找不到。

2. 低成本高售价,赚的是“黑心钱”更是“断子绝孙钱”

警方查得清楚:三种“神药”成本不到28元,一盒能卖到多少?刘老太花7.1万买的疗程,算下来每盒近万元!这哪是卖药?是把老人的养老钱往自己兜里扒拉。

更讽刺的是,这些药根本没“神奇功效”。老人吃了没效果,可能还耽误正规治疗。就像刘老太说的:“吃了感觉没变化,也不敢再吃了。”可钱已经打了水漂,想追回来难如登天。

这些骗子心里清楚,老人攒点钱不容易,可能是一辈子的积蓄,是看病、养老的保障。他们不管这些,只盯着“能骗一个是一个”。这种行为,比偷抢更可恶——他们利用的是信任,消耗的是亲情,啃食的是社会对老人的保护网。

3. 防骗不能只靠老人,更需要“全民防线”

有人说,老人容易上当,是自己“贪小便宜”“信偏方”。可刘老太这样的受害者,哪一个是主动想上当?她是怕生病连累孩子,是想找个“靠谱大夫”少遭罪。

防骗,得从“源头”堵。子女要多陪老人,听他们念叨“最近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别等骗子先“关心”;社区要多科普,把“冒充专家卖药”“包治百病是骗局”这些话,用老人听得懂的方式讲;警方要像这次一样,快查快打,让骗子没机会“换窝点、换马甲”。

刘老太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冻结账户,帮她追回部分钱款。这说明,被骗了别慌,保留证据、及时报警,能减少损失。但更重要的是,别让更多老人掉进同样的坑。

守护父母的“养老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多长个心眼”

宁波这起案件,撕开了养老诈骗的“画皮”:低成本保健品、虚假专家、情感话术,组合起来就是一把刺向老人的刀。1000多名受害者,背后是1000多个家庭的痛——钱没了可以再赚,可老人对“被信任”的期待、对“被在乎”的渴望,被骗走就很难补回来。

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护好这份“宝”,不能只靠老人自己。多打个电话问问“今天身体咋样”,多回家看看“药盒是不是正规包装”,多教教他们“陌生电话要转账,先问子女准没错”。

愿所有骗子都被严惩,愿所有老人的养老钱都能安安稳稳攥在自己手里。也提醒屏幕前的你:如果家里有老人,转发这篇文章给他们,或者坐下来好好聊聊——你多一句叮嘱,可能就帮他们挡住了一次骗局。

你或家人遇到过类似诈骗吗?评论区说说,让更多人提高警惕!

(文中案件细节源自宁波公安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