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别被“格局”绑架!膏药国没做这件事,谈何原谅?

朋友们,值此九三阅兵,牢记历史的当下,网络上出现一种很不明智的思潮,这种思潮非傻即坏:为什么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和欧洲对德

朋友们,值此九三阅兵,牢记历史的当下,网络上出现一种很不明智的思潮,这种思潮非傻即坏:为什么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和欧洲对德国的态度如此不同?为什么二战后欧洲国家原谅了德国?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死揪着日本不放?冤冤相报何时了啊!有人说:“格局要打开,原谅日本才能共赢啊!”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今天咱们就用几分钟的时间,把这事儿唠个明白。

先来说说“欧洲和德国”的对比样本。二战后的欧洲确实上演了一出“原谅大戏”,但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是——这场戏是有前提条件的。看看德国战后做了些什么吧?他们可以说是跪得彻底,赔得干脆,反思到了骨子里。从勃兰特在华沙的下跪,到教科书把德国纳粹罪行印成必修课,再到法律明文禁止否认大屠杀。德国人自己说:“我们不是试图忘记,而是不敢忘记。”

反观日本?某些政客和极右势力至今还在靖国神社上下横跳,教科书里把“侵略”写成“进出”,把侵略行为美化为“东亚共荣”,南京大屠杀被轻描淡写为“事件”。甚至还有人说“慰安妇是自愿的”——这叫道歉吗?这分明是阴阳怪气啊!凡此种种,说明这个民族,只要羽翼丰满,条件成熟,是极有可能故伎重演的。

再说苏联。苏联和德国在战后迅速合作,背后其实是冷战的现实政治博弈。西欧需要德国对抗苏联,苏联也需要东德做缓冲带。说白了,这种“原谅”背后是利益的握手,而不是道德的升华。

而中日关系呢?中国从未拒绝合作,改革开放后日本对华投资、技术交流都没停过,甚至就连日本人在华开办的学校可谓遍地开花,以至于达到令人生疑的地步。但经济合作不等于历史清算。就像两个人做生意,我可以跟你签合同,但你欠我的那道伤疤,你不能风淡云轻,心无愧疚,更不能逼我装大度,假装看不见。

最关键的是,受害程度和持续伤害不同。纳粹德国的罪行主要发生在欧洲战场,是战争行为,是军人之间的较量。而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的屠杀、细菌战、慰安妇制度,是系统性、长期性的残忍实验,是针对无辜平民的迫害。更可怕的是,这种残忍至今未被真正审判过。很多战犯不仅没受到惩罚,还成了日本战后政商界的“大佬”,他们的政治遗产甚至延续到今天。死后还“得道成仙”了,成为日本后人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所谓的“无辜下一代”值得原谅吗?举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德国总理敢去希特勒墓前献花吗?不敢吧。但去靖国神社拜鬼,却成了日本首相和某些势力的家常便饭。这岂止是什么“历史问题”?这是赤裸裸的现实挑衅。

有人会说:“都过去几十年了,年轻人无辜啊!”但请注意:原谅的前提是责任方先承认“自己需要被原谅”。如果加害者连错都不认,却逼着受害者说“没关系”,这就不是和解,这是道德绑架。不要说年轻人无辜,如果年轻人连承认自己的老一辈有罪的勇气和诚意都没有,哪来的“无辜”一说?别忘了,这样的民族,只要条件成熟,随时是可以全民皆兵的。

中国并没有要求日本子孙代代谢罪,只是需要他们承认祖先的罪行不是虚构。就像你家邻居以前抢了你家的地、杀了你家的人,现在他不认账还说你在编故事,却天天忽悠你“一起共建和谐小区”,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最后说回“发展关系”。中国从未关闭中日友好之门,但友好不等于失忆。真正的成熟关系,是建立在诚实和尊重基础上的。德国和法国的和解之所以成为典范,是因为德国先直面了历史。而日本若真想亚洲共赢,该做的不是催促中国“别计较”,而是先回家把自己的历史课本文案改一改,拆了鬼庙再说!历史不是橡皮擦,而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握着日本人民的手共同走向未来,但前提是:他们的手不能还沾着未擦干净的血迹,却假装什么都没发生。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让仇恨的种子再次发芽,原谅是美德,但轻信是愚蠢,我们选择的是清醒的和平,而不是健忘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