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专家根据俄乌战争的实际表现提出了一个反直觉的观点:提高创新和部署新技术的速度,可能不会产生战场上的收益。
按照他的说法,乌克兰虽然通过作战无人机的快速进步,严重削弱了俄军的优势,但是却无法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而确保战争的胜利。
美国防务一号网站科技编辑帕特里克·塔克撰文指出,乌克兰国防部在周一宣布今年已交付了超过100万架无人机,预计年底还将达到200万架,但是这个里程碑成就却反映了一个“违反直觉”的现象:提高创新和部署新技术的速度,可能不会产生战场上的收益。
文章引述了亚历克萨斯·格林克维奇将军在上周的发言,格林克维奇是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格林克维奇司令指出俄乌战争中的自杀无人机无法取得空中优势,无论哪一方都是如此。他表示,美国和北约军队的“核心任务”是保持空中优势,尽管小型军队也可以通过无人机等新型方式迅速削弱美国的优势。
文章作者认为,乌克兰利用自由市场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庞大的无人机作战部队。乌克兰从根本上改革了军购合同程序,并开放了直接的网络采购,允许前线指挥官直接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无人机。据称,乌军指挥官现在可以在短短五天内订购和接收到武器,远比美国的传统采购快得多。
正是因为这个优点,乌克兰将一支20世纪的旧式军队迅速转变为一支新型军队,能够与规模更大、资金更充足的对手抗衡。美国五角大楼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学习俄乌战争的经验,试图努力生产和采购大量廉价高效的无人机。
不仅如此,美国军方也正在效仿乌克兰建设无人机部队的方式,也就是将创新活动降低到非常小的单位层面,并减少采购和训练障碍,并且让无人机研发和生产公司实现充分竞争。这种方式,有助于打通无人机制造商和作战指挥官之间的联系,允许小额快速采购,类似模式正扩大到欧洲地区的北约指挥官。
但是另一方面,无人机在战场的快速崛起,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今年4月,乌克兰前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将军指出,现代的胜利在当前取决于“在技术发展方面超越敌人的能力”,而问题就在于:超越哪里?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教授弗兰克·索布恰克在上个月曾经指出,乌克兰的“静态战线”也表明了一个现实问题,虽然快速的技术发展可以削弱对手的优势,但并不一定能建立自己的优势。俄乌战争其实演变为一种全新的冲突方式:军事行动更加灵活,新武器的发明和部署速度非常快,但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速度却更慢了。
为此,文章作者还引述格林克维奇将军的发言指出,美国的空中优势必须来自下一代平台、战斗机和轰炸机(包括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以及廉价无人机。乌克兰虽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能打造一支庞大的无人机部队,但是并不适合建立高度复杂的战斗机、轰炸机部队。
另一方面美刊文章承认,技术趋势正导致美国的战斗机、轰炸机迅速过时,因此美国的空中优势正在更快地消失,而且引发的代价更高。文章认为,建立美国新主导地位的关键,是继续投资远离战场的数字基础设施。
笔者认为,美国专家对俄乌战争的看法,实际上反映了新时代战争的一个特点:尽管某一方技术进步可能很快,但是对手的学习速度也很快,能够迅速抵消FPV无人机等新武器带来的临时性优势,甚至反过来压倒一头,以至于双方很难单纯利用技术优势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因此,获得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因素,还是更高层面的科技体系和作战体系,让自己拥有敌人无法效仿、学习的工业制造和科研能力。俄乌双方各自用FPV无人机打得难分难解,完全是因为双方缺乏工业基础,只能将民用产品的利用空间最大化,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游戏门槛很低。
所以说,想办法提高游戏门槛,才是击败对手的正经法门。(作者:陶慕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