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很多喜欢薛宝钗的人,其实是因为87剧版张莉无敌的长相。
真的,87版的薛宝钗堪称人间富贵花,张莉长得真的太好看了,肤白貌美,端庄温柔。加上全剧中宝钗的服饰和化妆都在线,很难不喜欢她。
但实际上,原著中薛宝钗的长相却是“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美吗?曹雪芹对于薛宝钗的长相根本懒得写,直接照搬《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描写金瓶梅里的吴月娘,用的就是“脸若银盘眼如水杏”。作者都懒得想象宝钗长啥样,你说美不美?
而作为对比的黛玉,作者对她的容貌却极为用心,斟字酌句写出来的: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古今中外,未曾见到过如此之美的文字,胭批说这“直抵一赋”,实未夸张。
对于宝钗的样貌,书中还提过一词:“体丰怯热”,好比杨妃。体型估计像杨妃,胖胖的女子,但是不是像杨贵妃一般美也难说。毕竟她哥薛蟠粗俗不堪,妹妹就能是个出众的大美人?
宝钗进府后,宝玉也没正视过她的容颜,直到去梨香院探病和看红麝串那两次,才留意了一下,描述一字不变:脸若银盘,眼如水杏。作者这是没词了吗,当然不是,只是他对宝钗的容貌不感冒,连个新词都不去想。
羞笼红麝串,也是薛宝钗露出一截雪白的膀子,宝玉才看呆了。
此处的描写,我认为作者是真的不喜欢薛宝钗,那是什么朝代啊,别说清朝,就是现代人,也不会写一个姑娘露出雪白的膀子吧,这是好人家姑娘的行为吗?曹雪芹还是贵族呢,这样说一个贵族人家的姑娘真的合适吗?
感觉曹雪芹每次写薛宝钗,都是在打脸她,好像生怕读者被宝钗的表面骗过,看不出她内在的不对劲。
大家看完87版电视剧,非常喜欢薛宝钗,那是张莉给薛宝钗上大分了,加上周汝昌是钗粉,所以有了一个这么完美的薛宝钗。
再说87版人物的化妆服饰,也是和原著相差甚远的。
薛宝钗这个角色上化妆上“用力过猛”,过于美化了。原文对薛宝钗的外貌描写,除了“脸若银盘眼如水杏”,还有一句就是“眉不画而墨、唇不点而丹”这样的,你可以说是突出她“不化妆也漂亮”,但也可以说是客套话。
而薛宝钗的衣裳呢,大多数都是简素、半新不旧,而且不爱花儿粉儿,突出“穿的不奢华,没什么首饰”。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第八回)
可是你看电视剧中,薛宝钗的造型比林黛玉还奢华、大气,甚至穿着鲜艳的明黄色。这跟书中灰头灰脑的半旧衣服根本不是一回事。在剧中,薛宝钗的打扮绝对更胜黛玉一筹。但是,这对吗?这不符合身份,也不符合原著的描写。
薛姨妈说宝丫头古怪着呢,不爱那些花儿粉儿的。薛宝钗自己也和邢岫烟说,她现在不能跟贾府的小姐比了。
“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宝丫头为什么“古怪”,为什么不爱花儿粉儿,为什么屋子布置得雪洞一般?因为她真没有这些富丽闲妆和珍贵的装饰品了。这就是她的身份。
但剧里的薛宝钗打扮得富丽堂皇,有如神妃仙子一般,比省亲的元春还娇艳明媚,这只能说是电视剧编导等人的自我创新了。
大家喜欢剧版的薛宝钗,除了外在的美,还有一个,那就是对人物也进行了美化。书中很多关于宝钗的黑点都删改了,演员又是张莉这款长相美丽的女子,平心而论都会版中宝钗这个角色。
谁不喜欢端庄温柔,落落大方的美女啊。
倒是书中真正的贵族小姐林黛玉,在剧中有时打扮得灰不溜秋的,还时不时来个翻白眼的镜头,好好的千金小姐拍得连丫头都不如了。
所以,对于只看过电视剧,没有看过原著的朋友来说,喜欢薛宝钗真的一点不为过,审美也在线。
但是看回原著,尤其是在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以后再看原著,抛开张莉那张脸不说,真的分分钟会被被薛宝钗整无语。
薛宝钗这个人,做人圆滑,嘴上说话一般都说得极其漂亮,看上去为人处事也十分得当,周旋迎待,有礼有节。
为人处世,懂得说话有时确实很重要,特别是说漂亮话。
但是更多的时候,行动比语言更重要。所以看一个人不能仅仅是看她说了什么,更要看她做了什么。
当你明白这一点,就会对薛宝钗发生改观了。
比如螃蟹宴那次,她嘴上说着是为湘云好,实际上却是想借着湘云的名义,为自己那个抠门不请客的妈妈保全自家的面子,傻湘云被人当枪使了还姐姐长姐姐短的叫着。
而且更离谱的是,她的请客的几篓螃蟹是薛家铺子伙计家自养的,酒水也是铺子里的,她根本不花一分钱。
“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
她一个客人,借主人家的花园请客,提供了几篓子螃蟹,其他都要王熙凤帮忙操持,就这还要主人记得她的人情,怎么好意思的?
难怪贾母走之前说了一句,“你们都少吃,那螃蟹不是好东西。”这是不是挺扎心的,请客的主菜被客人直接说不是好东西。
这一切是薛宝钗自己先作怪的,怨不得别人说她。
又如宝玉挨打后,她嘴上跟宝玉说想要吃的玩的就找自己,结果宝玉说想吃荷叶羹,谁知薛姨妈听都没有听过这东西。最后是王熙凤自己贴钱让厨房去做,请在场的人都喝了一碗汤。
薛宝钗却转头就说“宝丫头再巧,巧不过老太太”,这话是夸还是踩啊,自己听了不尴尬的吗?
再有,祭花神那次,她刚刚说自己要去叫黛玉起床,转眼看见宝玉进潇湘馆自己避嫌走开了。这看上去好像挺为林妹妹着想的,结果下一秒,她就把自己主动偷听小红说话的事甩锅到黛玉头上。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那回也是,她嘴上答应黛玉晚上来陪她说话,可到了晚上只遣了婆子送了点燕窝过来。
这建立起来的金兰契,根本抵不过一场风雨,什么姐妹情深,在她眼里就是一包燕窝一包糖的分量罢了。问题是黛玉缺这些吗?黛玉要的是真情和陪伴,薛宝钗最不愿意付出的恰恰是真诚。
更甚者,薛宝钗嘴上说着不管贾家的事,结果协理管家时根本不和探春商量,直接就来个小惠全大体,拿贾府的钱财尽自己的人情。
后来,王夫人发动抄检大观园之事后,薛宝钗脚底抹油般跑了,连王夫人都没禀报,还一声不说就把同住的湘云甩出去了。
薛宝钗这个人,总体的特点就是爱说教,老气横秋,攻于心计,却流于表面,缺少真诚。
看完原著你会发现,曹雪芹刻画薛宝钗,其实有时候已经恶意到过分的地步。譬如她和香菱同时起床,香菱就誉写了一首诗的功夫,作者就已经让薛宝钗飞到沁芳闸附近,跟姐妹们背后讲起香菱梦中作诗的笑话了。这是不是也是作者有意讲给读者听的笑话?
只能说,87版《红楼梦》里演绎的薛宝钗和曹公笔下的薛宝钗,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她们的内核并不相符。某种程度上,林黛玉也是这样。
所以,剧中的人物当做同人文来看就好了,不要用此来评价红楼梦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