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四所楼镇,一座由废弃小学改造而成的标准化厂房内机声隆隆,产品加工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工人们忙着将新加工的特色面皮打包装箱。
工人正在有序忙碌 杨轩天 摄
近年来,该县四所楼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通过“盘活资源、招引项目、融合产业、带动增收”四维发力,探索出一条闲置资源变资产、群众致富增信心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主动破局:闲置场地“焕新”成产业基石
针对部分村闲置小学长期“沉睡”问题,镇党委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各村调研闲置资产现状,制定“一校一策”盘活方案。通过修缮改造、功能升级,将原本破旧的闲置小学转化为标准化产业园区,不仅解决了产业项目“落地无空间”的难题,更为后续农慧商贸等重点项目入驻搭建了核心载体,让闲置资源迈出“变现”第一步。
精准引智:返乡资源“回流”助项目落地
依托“乡情纽带”,镇党委主动对接本地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通过“线上恳谈+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家乡发展机遇与扶持政策,成功吸引企业家返乡投资建设农慧商贸项目。目前已有企业在盘活后的场地内投资建成生产线,主要生产大豆油、手工面皮、植物蛋白人造肉等特色产品,既填补了当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空白,又让闲置场地真正成为“造血”基地。
融合赋能:电商模式“串联”全产业链
为打破传统产销壁垒,镇党委主导推动“电商+农业”深度融合,通过搭建“田间地头直采—工厂标准化加工—网络平台销售”的完整链条,实现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尤其在销售端,组建专业直播团队,依托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多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突破5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价低”问题,让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双向共赢:集体群众“双增收”共享发展红利
在党建引领下,四所楼镇探索建立“村集体+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以场地入股并通过订单抽成获取收益,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企业优先吸纳附近村民就业,目前已带动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达2万元。这一模式不仅让村集体经济“腰包更鼓”,更让村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真正实现“闲置资源变发展动能,产业成果变民生福祉”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扩大覆盖面”目标,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