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首惊艳的小诗,空灵美妙,意境清新,让人读后爱不释手

总有一些诗句,能在瞬间击中我们疲惫的灵魂,为我们构筑一个可以栖息的清凉世界。比如北宋诗人吴则礼这首《诗一首》,二十八字,

总有一些诗句,能在瞬间击中我们疲惫的灵魂,为我们构筑一个可以栖息的清凉世界。

比如北宋诗人吴则礼这首《诗一首》,二十八字,写尽秋江的疏朗、文人的从容,读罢只觉心尖落了片芦花,凉而不寒,清而有温。

《诗一首》

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

觉来失却潇湘月,却问青山觅酒钱。

吴则礼,字子副,兴国州(今湖北阳新)人,他出身官宦,以父荫入仕,仕途顺遂,历任地方要员,却始终厌倦官场浮沉。

晚年索性辞去官职,定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自号“北湖居士”,与湖山为伴,现存四百多首诗中,既有咏史抒怀的深沉,也有山水田园的淡泊。诗风淡然雅逸,擅长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字里行间藏着深厚的艺术功底。

而他上面这首小诗,更是将这份 “雅逸” 与 “清冷” 写到了极致,读来如饮清泉,让人爱不释手。

“枫叶芦花满钓船”——开篇便是视觉的盛宴。

深秋时节,枫叶红透,芦花雪白,这不是浓墨重彩的油画,而是恰到好处的水墨点染。红与白的色彩对比,在秋日的滤镜下显得清冷而克制。

一个“满”字,妙不可言:不是堆砌得密不透风,而是自然景物与钓船和谐相融。

试想那广阔疏朗的江面上,一艘小小的钓船,被红枫与白芦环绕,没有喧嚣,只有自然的生机在悄然流动。枫叶两三片,芦花一两簇,随意散落船头,疏朗有致。

这是广阔江天中的一叶孤舟,人已在景中,成为画的一部分。

“水风清处枕琴眠”,镜头从远景拉近,聚焦到近景的细微与雅致。

“水风清” 三个字,是触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 —— 秋风掠过江面,带着江水的湿润与清凉,拂过脸颊时,驱散了所有燥热,只留下沁人心脾的舒爽。

“枕琴” 二字,又藏着文人独有的雅趣:将琴当作枕头,既可见诗人对琴的喜爱,也暗示着他无需刻意弹奏,仅与琴相伴便觉安心。

“眠” 字说明不是疲惫到极致的沉沉睡去,而是 “择清处而眠” 的主动选择 。选一处水风清凉之地,枕着琴身安然小憩,表现出了一份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觉来失却潇湘月,却问青山觅酒钱”

前两句的岁月静好,在“觉来”二字里轻轻一转。诗人醒了,发现枕畔的潇湘月不见了——那该是怎样的月光?

或许是李白“醉后不知天在水”里的清辉,是杜甫“露从今夜白”中的幽微,此刻却随着晨雾消散了。换作旁人,怕要怅然若失:“好好一个月亮,怎么说没就没了?”

或许会懊恼错过了美景,可吴则礼偏不。他“却问青山觅酒钱”。醒了就醒了,月亮没了?没关系,我找青山“要”酒钱去!

这转折妙得像首小令:上句还带着点失落的小褶皱,下句立刻被山风的爽朗熨平了。

所谓“潇湘月”,是诗意的象征;所谓“青山”,是自然的馈赠;所谓“觅酒钱”,是人间最鲜活的烟火气。俗世的“酒钱”与高雅的“青山”在此奇妙结合,透出几分天真与幽默。

失了诗意?那就从自然里再寻一份。在平静中起了波澜,又在波澜中归于豁达, “失却诗意仍能从自然中寻乐” 的豁达,让整首诗的境界瞬间开阔。

这或许就是古人最动人的智慧:真正的豁达,不是对抗生活的不完美,而是学会在不完美里找糖吃。

生活本就有得有失,与其为失去的怅然若失,不如在当下寻一份乐子。

他的这份态度,放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里,更能引发共鸣:我们总为没抓住的机会焦虑,为没得到的结果烦躁,却忘了可以像吴则礼这般,坦然接受遗憾,从容寻找新的乐趣。

我们或许没有钓船可枕、没有青山可问,但可以学习吴则礼——失却“心头月”时,不焦躁;寻“生活乐”时,不刻意。

这首小诗的惊艳,不止于字句的空灵美妙,更在于它用二十八个字告诉我们:真正的从容,是在清冷中见温暖,在遗憾中寻豁达。

我们读诗爱诗,或许正是可以从诗里找到我们理想中的自己。

就好像这首诗中,那个可以随时枕着清风琴声入睡,醒来又能笑着向青山讨一杯酒钱的、自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