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赖家请客,薛宝钗前往祝贺,林黛玉去没去呢?贾赦的举动给出答案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中,贾府的奴才赖大之子赖尚荣得官上任,赖家为示庆贺,特请贾府众人赴宴。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中,贾府的奴才赖大之子赖尚荣得官上任,赖家为示庆贺,特请贾府众人赴宴。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贾母兴致颇高,便带了王夫人、薛姨妈、宝玉及众姐妹等,至赖大花园中坐了半日。

按当时常理,女眷不便轻易出门作客。但为给赖家体面,贾母仍携众人亲临。同行者中,薛宝钗亦随母前往。原文有一段描写:

贾母等回来各自归家时,薛姨妈与宝钗见香菱哭得眼睛肿了。问其原故,忙赶来瞧薛蟠时,脸上身上虽有伤痕,并未伤筋动骨。

从这个细节可知,薛宝钗随贾母去了赖家。封建社会,一般情况下,女人很少出门。尤其是薛家与赖家本无直接关联,薛姨妈陪同贾母和王夫人前往,可以表达薛家的的情分,宝钗为何会一同出席?同为客居之身的林黛玉,是否也一同前往?

从贾赦的举动中可以推测出来。《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对此详细记载:

外面厅上,薛蟠、贾珍、贾琏、贾蓉并几个近族的,很远的也没来,贾赦也没来。赖大家内也请了几个现任的官长并几个世家子弟作陪。

原文写的很清楚,贾赦没有来。贾赦身为荣国府长房老爷、世袭一等将军,是贾府中地位尊崇的人物。赖家固然希望贾母到场以增光彩,但更想请动的,恐怕是贾赦——有他出席,才是真正的“撑场面”。然而贾赦并未到场。

在贾赦眼中,赖大纵使得势,终究是贾家奴才。让他屈尊赴奴才家的宴席,实在有失身份。这其中固然有主仆界限分明的考量,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他对赖大的不满。

从家族内部权责来看,赖大是荣国府的管家,一门上下皆服务于贾政与王夫人,而非本该由他这一房主持家务的贾赦与邢夫人。

赖尚荣得官,依仗的也是贾政一房的恩典,而非贾赦。既非自己人,贾赦自然不愿前去道贺。

而贾赦的不去,恰为林黛玉提供了不去的理由。娘亲舅大,舅舅不去,外甥女自然也可效仿。

贾母带众姐妹前去,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跟随着一同前往。

理由可以是体弱,可以是其它。无论是哪种理由,贾母都会理解,都能认同。毕竟贾元春让人去清虚观打平安醮,林黛玉也只去了半天,表示了一下便返回。

所以赖家请客,林黛玉会如贾赦一样,拒绝前往。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林如海和贾敏之女,虽然父母双亡,但是无论是作为探花之女还是巡盐御史家的千金,书香门第的身份让她有自己的分寸。

贾赦不学无术,一事无成,但是他都觉得去奴仆家做客有失身份,更何况是她呢?

除了身份考量,黛玉的性格也决定了她不会去这种场合。

林黛玉素来“喜散不喜聚”,不喜热闹应酬。她在大观园中尚且常常独处,又怎会愿意赴赖家这样的场合?

同为客居,同为贵戚千金,薛宝钗的出席与林黛玉的缺席,看似是个人选择的不同,实则反映了二人身份认知、性格特质与处世哲学的差异。

薛宝钗的“去”,体现的是她“随分从时”的智慧。她深知自己客居身份,虽与赖家无直接关联,但仍愿顺应贾母与王夫人之意,积极参与贾府的社交活动,以此维持人缘、融入环境。这是一种与现实和解的入世姿态。

林黛玉的“不去”,则既是对舅舅态度的效仿,也是对自己出身门第的维护,更是她孤高自许、不喜逢迎之性格的自然流露。

两人做法,孰是孰非?实无定论。宝钗的随和让她在现实中如鱼得水,黛玉的清高则令她在精神上卓尔不群。她们的选择,恰恰定义了她们是谁。

这其实也启示我们:人生在世,如何自处与处世,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是如宝钗般积极融入,在现实中寻求安稳与成功?还是如黛玉般恪守本心,在精神上追求独立与纯粹?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的身份、性情与内心的真实需求,并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承担相应的代价与荣光。

无论是选择“去”还是“不去”,其背后那份清醒的自我认知与不妥协的坚守,才是最可贵的人间清醒。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出身高贵也好,出身低微也罢,在漫长的人生中,遵循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的声音,才以走出一路繁花,走出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