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高考已经进入志愿填报阶段,今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达1335万人,基本与去年持平,即使今年各类高校都有扩招的消息,但整体来说,竞争还是相当激烈。因此想要考上985大学、211大学或者“双一流”建设高校,今年可能要更高的分数。即使全国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扩招,毕竟这些高校扩招幅度有限,全国平均录取率都不会超过10%。
但是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即将开始评选,如果学生报考那些具有发展潜力,将来有机会冲击双一流的大学,这或许是最佳的选择。这些学校通常具备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但学科实力强、就业前景好的特点,就比如湖南农业大学。
这所学校目前虽然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但作为湖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2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8个,在第五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材料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正积极争取第三轮“双一流”评选资格。这所学校也是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单位。这充分说明湖南农业大学的学术水平和教学实力不俗,并且多个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好的地位。
除此之外,湖南农业大学在多个大学排行榜中表现不俗。例如,在软科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172位,在校友会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106位。由此证明湖南农业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学术影响力。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等学术平台,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48人等其他优秀青年教师。本科专业共7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教育试点专业8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国家级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5项,湖南农业大学在学科建设上成果斐然。
湖南农业大学也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名校,学校起源于1903年周震鳞等创办的修业学堂,黄兴、徐特立、毛泽东等先后在此执教。于1994年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担任学校名誉校长。作为农业类高校,湖农贴近基层、着力于民、服务于民,院士也拿着锄头背篓走进田间地头,选育出的水稻、油菜、辣椒、茶叶、生猪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其中,宁乡花猪、樟树港辣椒等品牌驰名中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并且,湖南农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的130多所大学和机构保持着友好关系。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40多所大学开展教育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拥有国际化视野,成为全球性人才。
最后再来说说就业,湖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整体较好,近三年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近九成以上,优势学科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例如
农学类专业:毕业生多进入农业科研院所、种业公司,被多家企业每年定向招聘。
涵盖畜牧、饲料、宠物医疗方向的动物科学专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上市企业进行招聘宣讲,建立正大班进行“订单式培养”;作为全国首批开设茶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湖南黑茶、安化茶厂等企业的就业率达95%以上。
在湖南省属高校中,该校就业率超过部分211院校的理工科专业。麦可思研究院《2023年湖南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报告》显示:农学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近6000元,高于省内同层次院校15%;在其他同等“理工强校”竞争下,该校凭借行业特色保持就业优势,尤其在基层农技岗位的占有率超过80%。
综上所述,湖南农业大学无论从学科地位、学术晋升、学术交流还是毕业前景方面都展现了极高的性价比,并且这所学校也具备冲击“双一流”高校的基础条件,可以说是湖南省内非常值得报考的大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