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人选,是地方政坛的明星,一年前还风光履新省厅副厅长。可就在2025年9月25日,一道通报如惊雷炸响——张宏璞落马。从荣耀巅峰到被查深渊,仅仅387天。这背后,是个人堕落的必然,还是权力生态的暗流涌动?一位被寄予厚望的干部,如何在光鲜履历下悄然失守?”
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更新了一条简短通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宏璞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没有预警,没有铺垫,只有冰冷的措辞。但熟悉山东政坛的人,却在这短短几行字里嗅到了风暴的气息。
张宏璞,这个名字并不陌生。1974年生,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仕途跨越荣成、文登、环翠、威海市,一路从开发区主任走到区委书记,再到市委常委、副市长,最终于2024年7月调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这本是一条典型的“地方大员晋升省直”的标准路径。
而真正让他的名字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是2021年5月的那则公示:他被确定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这是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中最具分量的荣誉之一。五年一评,百里挑一,入选者往往被视为“政治标杆”,前途无量。当年全国仅200人入选推荐名单,张宏璞赫然在列。
可最终,他落选了。
为何落选?官方从未说明。是考察未通过?还是另有隐情?我们不得而知。但如今回看,这或许成了他命运的分水岭——一次与顶级荣誉擦肩而过的经历,究竟是激励了他继续奋进,还是在内心埋下了某种失衡的种子?
从2021年落选,到2024年升任副厅长,中间隔了三年。这三年,他在威海副市长任上主抓什么?公开报道语焉不详。但值得注意的是,他调任省农业农村厅的时间点,恰逢新一轮乡村振兴政策密集落地之际。农业农村厅,掌握着千亿级涉农资金、项目审批、补贴分配的大权,堪称“肥差”。
一位曾长期在农业系统工作的人士私下感叹:“现在一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动辄上亿,区县跑厅里要资金,人情、关系、‘表示’,哪样少得了?”
张宏璞上任仅一年零两个月便被查,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通常,干部履新后会有一段“观察期”或“安全期”,而他却在最该站稳脚跟、建立人脉的时候,突然被按下暂停键。
有人推测,他的问题可能并非出在省厅,而是积弊于前职。毕竟,他在多个区市担任“一把手”长达十余年,从环翠区到文登区,从开发区到旅游度假区,手握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财政审批等核心权力。这些岗位,既是政绩的高产区,也是腐败的高风险区。
尤其是“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滨海项目,在张宏璞主政期间快速推进。但有当地人士透露,部分土地出让价格异常,个别企业“低价拿地、高价转卖”,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如今,随着张宏璞被查,这些问题或许将重新浮出水面。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被查的时机。
2025年,正值中央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腐败问题整治力度之年。农业农村系统已有多名官员落马。就在张宏璞被查前三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刚刚通报了一批“靠农吃农”典型案例。他的落马,是否是这场风暴中的“典型样本”?
他曾站在被表彰的边缘,接受组织考察,接受舆论审视。那时的他,必须表现得清廉、勤勉、为民。可一旦荣誉落空,是否有人在心里悄然松开了那根紧绷的弦?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补偿心理”——当一个人在某方面遭受挫败,可能会在另一领域寻求补偿,甚至不惜越界。张宏璞是否经历了这样的心理滑坡?我们无法断言,但可以追问:当组织给予高度认可却最终未予加冕,我们的干部选拔与心理疏导机制,是否足够细致到关注这种“落选后遗症”?
(免责声明:本文严格依据公开通报及报道,对未被证实的细节采用合理质疑而非断言,拒绝阴谋论和虚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