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动荡变化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2.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3.从周平王迁都洛邑,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整个政治格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各自为政,国家统治权实际上转移到了大国诸侯手里,他们操控政治、竟相角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二、诸侯争霸1.诸侯争霸的原因?
①周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③民族间的矛盾。
2.旗号:尊王攘夷。
3.目的:争夺霸主地位。
4.霸主:齐桓公(老马识途)、晋文公(退避三舍)、秦穆公、楚庄王(问鼎中原、一鸣惊人)、春秋末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5.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6.诸侯争霸的影响?
(1)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春秋时期,民族关系有怎样的发展?)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的意义?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增长,人口也不断增长,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发展的表现?
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4.春秋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①产品的增加;②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的鼓励和支持。
四、拓展延伸1.为什么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①齐国位置近海,有“鱼盐之利”,工商业发达;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国家实力大为增强;
③提出“尊王攘夷”口号,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2.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时期生产工具材质的变化?分析金属生产工具的优势是什么?
变化:从石器、木器、骨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
优势:生产效率更高,可以大范围扩大农业种植的区域。
3.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②周王室的衰微使其不能形成对诸侯的有效控制(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