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国审美四境界:老祖宗的美学智慧

审美指的是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层面的意识境界,是人类追逐美好心灵的过程。中国审美的范围极广,涉及建筑,音乐,舞蹈,绘画,饮

审美指的是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层面的意识境界,是人类追逐美好心灵的过程。

中国审美的范围极广,涉及建筑,音乐,舞蹈,绘画,饮食,服饰等。其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俗到雅,由雅入病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伴随文化层次的提升,文化知识的积累,所以也是一个类似“金字塔”形态的过程。

马爷总结中国的审美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艳俗、含蓄、矫情和病态。

中国的审美的四个层次‌

艳俗‌:金字塔最底层的审美形态,这是一种“井底之蛙”似的审美,是一种基于实用层面上的物质之美,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观,最易接受,最有群众基础的审美。

比如:民间的剪纸,皮影,年画,流行音乐,结婚时满眼的大红大绿。这些特征表现为通俗易懂的感官冲击,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但太过直白,赤裸裸地抢夺大众。

艳俗并没有贬低的意思,是民众对艺术品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感受,不参杂任何客观因素的审美。

年画

剪纸

含蓄‌:这类审美载体多以文人雅士居多,通过隐喻象征传递深层意蕴。唐诗宋词中的意象表达最具代表性。朦胧写意,含蓄伤感,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营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让人久久回味。

比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将边塞的苍凉与悲壮融为一体,展现了盛唐边塞的雄浑气魄,意境深远,回味无穷。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读完能感受到黄河远眺的壮美,能感受到边塞地区广阔、荒凉的景色,以及孤寂和苍凉。

含蓄的艺术,早就被我们的老祖宗们玩得炉火纯青,如中国画的留白,西方美术的印象派。

边塞意境之美

矫情‌:是一种过度刻意的要求,超出常规的一种表达,也只有这种很矫情的表现,才能让作品有风格,是对常规审美的突破。

比如毕加索的画,我们很难看懂。据说英国女王都说:“我实在看不出来,他画的人脸到底冲哪边?”。

毕加索《朵拉·玛尔肖像》

元四家的倪瓒,个性突出,风格鲜明,他的画如其人,倪瓒将他的洁癖、雅癖、矫情、他内心的感受,全部都印在了画面上,《容膝斋图》便是这样一幅画作。他的画作在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无人仿得精髓,更无人超越。

矫情是创作者对独特风格的极致追求,这是审美的第三个层次,接受的人相对较少。 ‌‌

倪瓒 《容膝斋图》

‌病态‌:金字塔顶端的审美形态,其核心是对非常态美的推崇。这种审美现象虽然不符合现代审美观念,但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比如文人赏玩的瘿木家具、枯梅病梅意象,瓷器开片裂纹的特殊审美,以及历史中的缠足习俗和金鱼培育,这些刻意追求的残缺、畸形美,反映了审美活动突破常态的精神超越。‌‌

病态是审美的最高层次,也是金字塔的塔尖。当审美走到这个层次时,会突然释放,变成最普及的事。这种审美在封建社会以文人为中心的审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枯梅之美

瘿木笔筒

审美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群体对美的认知标准不同,以及东西方文化间的审美差异,不同的审美对应着不同的受众对象,有人喜欢看音乐剧,也有人喜欢看电影,有人喜欢听相声,有人喜欢听戏曲,有人追求穿着流行时尚,也有人追求穿着得体。

中国之美从未缺失,缺少的是发现与传承。

中国之美,在于建筑,在于乐曲,在于诗词,在于书画、在于玉器、在于陶瓷、在于饮食、在于服饰、在于京剧、在于文化,在于每一个中国人。

————往期精彩回顾————

庄惠之交:超俗的友谊与智慧的碰撞

西南联大:大师云集,群星闪耀,中国教育的传奇。

民国文人趣事,让你笑到捧腹。

高燃瞬间,热血沸腾,中国排面,威震寰宇!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18世纪的世界首富和珅。

从流失到回归:圆明园十二兽首的百年坎坷路

伯仲叔季:古人长幼有序的智慧

林冲的雪——《水浒传》里最美的文字

《水浒传》中最具争议的“梁山领袖”,宋江的江湖之路​